如何走向学习型社会:不要学成“单面的人”
http://www.edu.cn 2007-03-30 作者:马少华最新推荐
2014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 01-04 教育部成立教育信息化专家组 12-24
CERNET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 11-24 李志民:互联网促进人类文明... 11-15
从今天本版“今年您打算学点啥?”的调查结果看,学习的现实选择具有这样的特征:一、有限的、热门的技能;二、有限的、年龄相对集中的学习者;三、与个人生存发展直接相关的学习目的。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变化、产业调整、就业竞争的背景中,这些特点都是容易理解的。问题是这样的选择,离学习型社会还有多远?它是不是通往学习型社会的道路? 学习型社会(或称学习化社会),最初是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上一世纪70年代初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出的概念。它的一个原则是:“每一个人必须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它还提出:“教育必须按照每一个人的需要在他的一生中进行”;“教育的机构和手段必须大大增加,使人们比较容易地得到教育,使个人有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教育必须具有真正群众运动的方式。” 这个报告,目标理想,措施实在,但它是普遍性的,并没有针对每一个国家具体的、动态的背景。它着眼于教育的国家责任、社会责任,并没有触及个人的学习动力问题。而在我看来,这个报告的目标所对应的,肯定是一个开放、活跃的、因为发展而充满机会也充满竞争的社会。就需要学习的个人而言,这些才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或者说压力)。而这些条件,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这正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大特征。一个封闭、停滞的社会,显然不可能是学习型社会。因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是国家所提供的发展机会,是个人所能争取到的选择机会,从这一点看,我们已经离它近了。 推敲一下受调查者对“今年打算学点啥?”的选择,感觉多数回答基本上是就业导向的,或者说是竞争导向、机会导向的,个人爱好的倾向表现得不明显。显然,这与“纯粹的学习”和“全面发展的人”这样的学习理想仍是有距离的,而且过于实用或功利取向的学习有一个危险,就是它可能产生“单面的人”!这也是有识之士早就预警过人们的一点。 当然,这项调查本身也是有限的。在一个变动的、竞争的社会里,你问大家“今年学点啥”,得到的肯定是近切的回答,而不是长远的理想。但相对于一个封闭、停滞的社会,今天的读者可以选择的面已然是大大开阔的。其实,中国古代社会也可说是“全民学习”的社会,但是那时全社会的学习动力和目标只有一个: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挣得官位。 我想,学习的理想,或者说教育的理想,只能通过具体的、切近的、个人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来实现。我们当然可以设想一个人们不为功利自觉学习的社会,当然可以设想一个没有竞争的宁静社会(我觉得不应该否定这个理想的价值,它们也是人的一个理想)。但是,人们不可能直接走到那里去。“单面的人”: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把现代人看作是“单面人”,即不完整的人,是只知物质享受而丧失精神追求的人,是只是被动接受而没有主动创造的人,他们只能屈从现实而不能批判现实和改变现实。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