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主要路径
http://www.edu.cn 2007-03-30 作者:涂胜华2014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 01-04 教育部成立教育信息化专家组 12-24
CERNET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 11-24 李志民:互联网促进人类文明... 11-15
|
学习型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能否迅速提高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不断创新学习内容。在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党的重要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的基础上,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实际,确定若干专题,开展辅导和讨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主要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科学发展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构建和谐社会等列为专题学习内容,做到着眼决策学,结合工作学,真正学到深处,落到实处。 要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和方法。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探索创新,力求形式新颖,方法灵活,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习的落实。采用学习原著与专题研究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交流体会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调研考察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形成适应中心组特点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机制。 要进一步健全学习制度。完善学习的组织领导制度、集体学习制度、考勤通报制度、笔记调阅制度、学风制度、考学评学述学制度、学习档案管理制度、学习总结表彰奖励制度等,用制度规范学习,以制度促进学习。中心组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2天;中心组成员自学每月不少于30个小时,每年学习笔记不少于2万字,撰写论文和调研报告2-3篇。 要进一步发挥党委中心组“龙头”作用,带动党员干部做学习型干部。所谓学习型干部就是热爱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干部,有强烈的学习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加集体学习,刻苦自我学习,把不断学习作为终生追求;具备较高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理论素养,政治信仰坚定;掌握一至两门现代化建设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藏书,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常年订阅3-5份报刊;善于运用所学理论和业务知识进行思考,不断推出理论调研成果;学风端正,治学严谨,联系实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我们要求各级中心组成员自己带头学,自觉地参加集体学和自学,学理论和政策法规,学业务,学科技,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成为学习型的领导干部、学习型工人、学习型农民、学习型公民。 要进一步创立学习型社会组织。学习型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组织在个人、工作团队以及整个系统三个层次上得到共同发展,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竞争优势”这一良性循环,在功能上使组织变成一个学校,使每个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培养全新的开阔思维方式。我们提出各级党组织、机关、团体、社区、企业要达到“八有”:有一个明确的、上下认同的、持之以恒的学习理念;有一个热心组织学习的领导专班,经常研究、组织和督促学习;制定一个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近、中、长期规划,持之以恒地付诸实施;有一个功能齐全的集体学习场所,包括学习设施、学习经费、师资、图书、音像等;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内部机制建设,包括有一套激励全体员工学习的奖励机制;通过学习提高员工智力、能力,赢得一流的工作业绩等。 创建学习型社会需要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要通过宣传动员,使群众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紧迫感,积极投身到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活动中来。同时,还要利用各种载体,把学习引入村民、居民和市民中间,构筑学习型社会体系:以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目标,创建学习型社区;以增强致富技能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创建学习型村镇;以提高家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创建学习型家庭。使社会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