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重要资讯 专题 专家专栏 理论研究 分析报告 行业观察 学术会议 建设快车道 远程教育 基础网络 数字化校园 锐捷专栏
您所在的位置:EDU首页  >  教育信息化(旧)  >  热点专题  >  学习型社会有多远
深度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http://www.edu.cn   2007-03-21 作者:李名岷
字体选择  【】 【】 【

    三、创建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创建学习型企业要把握的关键环节是:学习是基础,改善心智是关键,创新是核心,持续发展是目的。

    学习是基础。“学习型”虽然不等于学习,但是学习是创建学习型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始终把握好学习的本质,要始终抓好个人与团队学习的结合,要始终抓好与工作密不可分的学习,并且运用好知识管理,将形成的知识转化成组织的记忆和能力,让学习成果发挥出长久的效益。学习不仅是学知识,更是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积累,而是为了改变思想观念,以观念改变行动,以行动改变命运。学习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组织成员通过一起学习沟通,在系统思考中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提高集体的创造力,活出人生的意义。

    改善心智是关键。只有心智模式得到了改善,人的思想观念才容易改变。只有心智模式改善了,才会使个人和组织的行为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如果还是恪守多年形成的思维定势,即使有再多的机遇、有再多的潜能,我们也可能视而不见,也就不会从常规的状态中看到可以超常规发展的条件和办法。不归罪于外、不自我设限、不迷信书本、不迷信专家、不迷信权威、不迷信经验,一定会使我们在工作、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获益。

    创新是核心。创新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学习力的提高最终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也只有不断创新才会不断地超越和发展。企业能否适应快速变化的形势,能否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看你的创新能力强不强,看你这个组织是否具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形成强烈的创新氛围,让创新成为组织内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正常内容,企业怎么能不充满生机与活力?

    持续发展是目的。创建学习型企业不是为了好看,不是为了赶时髦,也不是为了做给上级领导看,而是要解决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推进企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必须与企业的工作、目标、愿景紧密结合。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将企业的发展过程看作是创建过程,把创建的过程看作是促进企业发展的过程,才能较好地解决部分同志中存在的“做这项工作没时间、没精力、工作太忙顾不上”等模糊认识;也只有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这项工作才有实际意义。

    四、关于创建的方法

    在创建的方法上一定要注重实际效果,切忌一刀切、绝对化,

    创建中强调要在整体价值取向上保持一致,但是由于各单位的客观条件不同,创建学习型组织就不能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模式。

    既然是创建,就不能没有一定的载体和过程。各单位应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有创造性的推进这项工作,首先要从查找本单位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而不是对着书本或其他单位的经验照抄照搬。适合此处的做法未必一定适合彼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集团公司要求向炼钢厂学习,不是让大家跟着炼钢厂跑,不是炼钢厂怎么做就跟着去做。主要是学习炼钢厂创建的精神,学习炼钢厂准确理解和把握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质,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富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五、创建学习型企业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首先要解决各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

    (一)主要领导干部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认知水平决定了本单位创建的水平。各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认识,要带头系统学习,而不是满足于个别几个理念,更不是将这项工作简单地交与某个部门,要切实带头弄懂这个理论,并付之于实践。否则你这个单位的创建工作就很难深入,很难取得实效。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是自我否定而是自我提升。创建学习型组织并不意味着全面否定各单位过去的工作,它不是一个否定自我的过程,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学习型组织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总结了以往很多好的做法、好的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因此,它与过去不是割裂的独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过去的企业管理中有许多东西本身就具有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因此要发扬光大,但不能因此说我们就是学习型组织了。必须系统推进这个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融合,当然也包括整合我们的优秀管理经验使之与新鲜的做法形成一个丰富的理论体系,改进我们的工作,促进企业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

来源:莱钢集团

页面功能 【打印】 【关闭】 【我有话说
延伸阅读
这个不显示的层是用来处理IE粑粑情况的,如果没有这个层IE里就会多出来一行字

 要 闻

热点新闻
建设快车道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1994-2008 CERNIC,CERNET 京ICP备020072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