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培养方案》设置了哪些专业和课程?
答: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农民生产经营实际需求,我们设置了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五个专业类。.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三大类,允许根据产业的实际需要和学生自身的生产生活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学校将根据学生生产经营实际和农时季节特点组织教学,实行学分制,以学时数考核学习量,以学分认定学习成果。
问:为什么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年龄限定在50岁以下?
答:农业部调查显示,我国农业劳动力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占全部从事农业生产人数的75.9%,平均年龄接近50岁,部分地区甚至达到55岁以上,且素质堪忧,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结合农业劳动力相应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管理的实际,我们认为当前应重点招收年龄在50岁以下的农民完成学历教育,同时我们支持和鼓励所有务农农民注册学习。
问:中等职业学校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任务,是否有相应的经费保障?
答:有关部门正在就推动国家建立出资购买农民学习成果的公益性经费补偿制度进行研究。
问:《培养方案》对办学机构资质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办学机构应是国家承认的涉农中、高等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学校;具有连续10年以上的涉农专业办学资历;具备相应的基层办学能力,能够进村、入社、到场,把教学班办到乡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社区和家庭农场,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学习;具有相应专业及课程开发的能力;具有相应的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和师资力量。
问:农民按照《培养方案》完成学业,可获得什么证书?
答: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由学校颁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毕业证书上标明“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字样和所学专业。 (记者 翟帆)
链接
中央“三农”政策支持农业职业教育发展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3.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制定专门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
4.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
6.《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7.《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优秀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