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答记者问
1.为什么要制定《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
2011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把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片区)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事业滞后,特别是教育发展状况严重滞后,劳动者素质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造成这些地区长期贫困。教育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实践证明,扶贫攻坚的关键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元旦前夕到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时指出,治贫先治愚,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抓好,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是扶贫根本之策。
为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部署以及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片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教育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扶贫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农业部等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日前已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相关文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的通知
相关文件>>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
相关报道>>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
2.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范围包括哪些地区?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范围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所确定的连片特困扶贫攻坚地区,具体是: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片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涉及2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680个县。
3.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目标,加快片区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到2020年,使片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对促进片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具体包括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办学质量、提高职业教育促进脱贫致富的能力、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高继续教育服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等四个方面目标。
4.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一是以省为主,加强统筹。按照“省负总责、县抓落实、扶持到校、资助到生”的教育扶贫工作要求,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各方面资源,加大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力度。
二是以人为本,尊重群众。围绕“人人受教育,个个有技能,家家能致富”的要求,工程实施的重大政策和关键环节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做好政策解释和引导工作。
三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针对制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和关键领域,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整培养结构,加快发展步伐。
四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个片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教育扶贫工程的重点任务和政策范围。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特点,确定规划目标,落实政策措施,科学组织实施。
五是规划引导,分步实施。加强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相衔接,推动片区人口和劳动力通过教育向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转移。制定教育扶贫工程的年度计划,明确重点,分步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