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科学网  发布时间:2009-03-18

《科学通报》:汶川地震前电离层异常

  3月17日,财经网刊发文章《汶川大地震前曾出现电离层异常》。文章称,在最近出版的2009年第四期《科学通报》上,中国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余涛副研究员及其同事发表论文《汶川特大地震前电离层主要参量变化》指出,2008年5月9日,汶川大地震所在地附近出现了大范围的电离层参数异常增加。初步分析,电离层异常可能与该地区电场突然增加有关,或为汶川大地震的电离层前兆。

  余涛及其同事利用多种观测手段发现,汶川地震前,中国上空的电离层出现明显扰动,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明显增加。

  余涛告诉《财经》记者,从2008年5月5日到15日,汶川以东至日本冲绳、南至海南南部地区的电离层,电离层TEC出现了明显增加,“平时,这样的增加很少能看到”。

  2008年5月9日18时出现的扰动较为特殊:汶川以东南20度范围均出现了电离层TEC明显增加,在南半球磁力线共轭区域也有增加现象,而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地区则无明显增加。整个扰动时间持续了七八个小时,武汉可能是这段时间内电离层TEC最高的地区。

  提起5月9日的电离层扰动,余涛打比方说,从5月5日到15日的电离层扰动,就像一盆水放在地面上,即使没有风吹,自己内部有泡泡也会导致水面不平静;但是5月9日的扰动,则是“往水中扔了一块石头”。

  余涛解释说,一般磁暴等因素引起的电离层异常,往往是全球尺度的,不会集中在某一个区域;有的地区电离层扰动会增加,有的地区电离层扰动则会减小。而台风等因素引起的电离层异常,则通常会局限在某个较小的区域,例如台风从厦门登陆,那么电离层异常的区域仅局限于厦门地区,“绝对不可能从厦门扰动到日本又扰动到武汉”。

  而汶川大地震前的三天,太阳、地磁等空间天气因素都非常平静,因此,余涛及其同事指出,汶川大地震前出现的电离层扰动可能和地震有密切相关。

  不过,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电离层扰动是由地震活动直接导致的。由于电离层本身较强的逐日变化、来自低层大气的扰动也可能导致电离层出现一些异常增强或者减弱,甚至在地磁非常平静的时期,电离层可出现高达200%的增强现象。

  因此,余涛强调说,还需要寻找其他证据,才能更进一步分析汶川大地震期间电离层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