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科学应成为中国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2017-10-30 国际在线

  10月29日,未来论坛?2017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媒体交流会在京举行。“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施一公、“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潘建伟、“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许晨阳和未来科学大奖监督委员会主席高西庆,未来科学大奖全程监督机构毕马威中国副主席邹俊,未来论坛指定法律咨询机构方达律师事务所非执行主席邵子力共同出席了本次媒体交流会。

2017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媒体交流会现场。郑思雯/摄

  对未来科学大奖的设立,施一公认为这是时代的必然选择。“近几十年间,约有五百万人海外留学,其中三百多万人回国效力,没有这个大时代做背景,就不会有现在的未来科学大奖。”同时,他也认为大奖带来的效应远不止于大奖本身,“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听的故事、看的书多数都跟科学有关,崇拜的是陈景润,杨乐、张广厚等科学家,梦想的都是做科学家工程师。科学大奖的目的是推动科学发展,尤其是推动年轻一代重新崇尚科学精神,中国在过去两三百年期间科学技术没有领先过,一直是受惠于世界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现在的年轻一代应该有危机感,能不能引领中国到达到世界科技的制高点,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跟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这才是未来科学大奖希望带给社会、带给未来的激励。”

  潘建伟则对未来科学大奖的公信力表示了高度的肯定,认为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是真正能够洞察世界科学前沿的学术群体,去年和今年的获奖成果的研究领域都在随后的诺贝尔奖的颁布中得到了呼应,一定意义上,未来科学大奖给世界性的科学大奖形成了风向标的作用。

  而对于本次获奖,潘建伟有着自己的理解:“新时代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发展,没有国家综合国力的强盛做支撑,中国的科研水平也不会有这样程度的进展,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将会促成更多的人去关注科学或者从事科学的研究,这是未来科学大奖的最重要的意义。”

  36岁的许晨阳是本次最年轻的获奖者,他认为现在是中国从变富到变强的时代,未来科学大奖重奖基础科学,就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的事件,“作为年轻的获奖者,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中实现自我价值应该成为当今更多年轻人的选择。”他如是表示。

  毕马威中国区副主席邹俊现场也表示了衷心的祝贺,同时表示自未来论坛创立之初毕马威就与其展开了合作,今年再次全程参与并监督了未来科学大奖评选,保障了评选过程的公平公正。

  方达律师事务所非执行主席邵子力也送上了祝福,他说,我们特别高兴能参与到未来科学大奖的活动中,我们也要保证奖项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希望通过未来科学大奖能让青少年更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从根本上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在与媒体的交流中,三位科学家一致认为获得未来大奖既是动力更有压力,唯有砥砺向前,方能不辜负各方期待。“我认为在科学上还可以有更大的贡献,但也时刻感觉到国际科学界同行的压力。此时,获得未来科学大奖对我来说是重要的激励,”施一公表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