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 潘建伟回忆“墨子号”研发历程
2017-10-30 浙江在线

潘建伟发表获奖感言

  10月29日晚,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生命科学奖”得主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物质科学奖”得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得主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成了现场最闪耀的明星。

  浙籍科学家潘建伟凭借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

  颁奖典礼上,潘建伟发表感言时直言自己得奖很幸运,同时他也感谢了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其妻子。“我的妻子是我的高中同学,为了娶她为妻,我从17岁开始努力,花了将近9年的时间,她终于答应我。这么困难的事情我都能做成,我有信心世界上任何事情都能做成。”潘建伟说。

  2016年8月16日,我国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作为其首席科学家,潘建伟现场忆及研发时的不易,“当时,很多技术被国外封锁,我们团队花了很大的努力突破,终于把被封锁的技术研究出来了。”在他看来,我国在量子领域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时代,更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作出重大贡献,施一公获得“生命科学奖”。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施一公略带哽咽,2017年对他来讲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他感谢自己的家人,感谢清华,感谢这个大时代。“在我回国最困难的时候,清华不仅在实验室建设和经费上支持我,还在我处在舆论漩涡、网上有争议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支持我。”

  1981年出生的许晨阳获得今年首度颁发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感谢了自己的职业,即数学。“中国已经是数学大国。21世纪,我们更需要把中国建成数学强国。”

  颁奖典礼现场,包括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成员、未来论坛理事会代表、未来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代表、诺贝尔奖得主代表在内的科学、产业、投资、传媒及艺术等各界嘉宾在现场见证了颁奖典礼的举行。

  小链接: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单项奖金100万美金,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被称为“中国的诺贝尔奖”。

  未来科学大奖强调奖励主要在大中华地区完成的,最有国际影响力的,经过时间考验的原创科研工作的科学家,不论其国籍、性别和年龄,意在推动大中国地区基础科学研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进科学事业发展。未来科学大奖同时希望,通过这种激励示范效应,激发整个社会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家的尊重,对科技前沿的关注,提升中国公民科学素养。

  2016年首届未来科学大奖公布,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获得“生命科学奖”,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获得“物质科学奖”。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