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专题 > 专题附加新闻
姜华,用生命铸就人生的辉煌
2006-09-13  教育部  

字体大小:

   近段来,从太岳大地到大江南北,有一个名字被千千万万人传诵着,他就是危难时把生命留给学生的山西沁源县第二中学优秀青年教师――姜华。

   姜华同志,男,1975年3月生于山西省沁源县桥龙沟村,2002年5月毕业于山西省沁县师范民师班。2004年9月调沁源县二中工作,任初三年级物理课兼班主任。2005年11月14日,因在特大交通事故中奋力救助学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30周岁。

   2005年11月14日凌晨5时40分,像往常一样,我校初二、初三13个班约900名学生在校领导、政教处、班主任的带领下排着队跑向汾屯公路出操,在返校途中,横祸突然飞来,一辆来自黎城县的东风大卡车像脱僵的野马一样奔来,危急之中,姜华老师急忙用手电筒晃着圈向货车司机发出了减速制动的警示信号。但货车车速丝毫未减,从学生背后直撞过来,危险关头,姜华老师用双手猛烈把挨他身边最近的两名学生宋仲华和张学敏推出公路,同时奋力将其他同学推向路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避免了一场更大灾难的发生,一瞬间,学生得救了,姜华却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噩耗传来,多少人悲痛万分,多少人泪飞如雨。同事怀念他,因为他工作敬业,乐于助人;学生怀念他,因为他心中时时装着学生;妻儿老小怀念他,因为他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群众怀念他,因为他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他用宝贵的生命塑造了人民教师的崇高和伟大。

   做一名好老师,这是姜华从教后的最高理想。他参加工作仅仅3个年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把満腔的热情贯注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中,甘为人梯,当好园丁。

   他带着初三年级三个班的物理,又兼118班班主任,负担之重,可想而知。但他从来是那样的尽职尽责,每上一节课都要一丝不苟的备课,精心的讲课,耐心的辅导。180余本作业都要一一加以认真的批改。一直到深夜;每一次实验都要预先熟悉仪器,进行多次操作,熟练每一个流程,遇到难点时便和本教研组的同事共同研究,直到消除每一个问题,弄懂每一个细节,才人学生讲解和指导实验,拿他的邻居张庆平夫妇说就是“挑灯夜战,埋头苦干,做好才算”。

   一次学校进行教学大比武,姜华想把课讲得更好,便利用课余休息时间拿着笔记本,四处拜访学校教学丰富的老师,晚上钻心研究设计课题一直到深夜3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比武大赛中,他如愿以偿获得了第一,带着激动的心情,他急忙跑回家中,热烈地拥抱住了他的妻子。就在上学年期末考试时,姜华新带班的物理成绩,名列全年级前茅,老师学生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因为他所教学生的基础并不好。

   作为一名班主任,姜华用他最大的诚意给学生排忧解难。事发后不几天,他所带的118班班长王栋和物理课代表郝燕茹哭着给新班主任说:“这几天我们无心上课,一走进教室就想起姜老师,他留给同学们的印象太深刻了,姜老师是个性格和蔼又心细的人。我们班寄宿生多,有学生生病了,他亲自给煎药吃,在他眼中无差生,对谁都好,同学请假了,姜老师总要给家长打电话问安。”

   他的班上有一个叫张宁的同学,学习成绩在班里排第一,但因家庭困难,哥上大学,姐读高中,花费很大,为了让哥哥姐姐能继续读书,她曾经想过辍学回家。一次开学,在交预收书款时因钱带得不够,就哭着对姜老师说了她的心里话,姜华立即从抽屉的小包里掏出有零有整的58块钱给她垫上,还给了她20块钱的饭票,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正因为贫穷才必须学知识,改变命运将来过好日子。现在有困难有老师在,一定要坚持读下去。”一句话坚定了她奋发读书的决心,今年张宁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高中。“姜老师不是我的亲人,却胜似亲人,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张宁在回忆时泣不成声地说,“他的心压根就和我们在一起的。”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每一件都让学生铭刻在心中。而这样的小事又有谁能够数得清呢?

   "姜华是一位思想觉悟高、工作踏实,且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好同志。"我们的校长满怀深情地这样评价他。姜华老师总是力争把温暖送给每一个人。逢人总要热情地打招呼,宋国伟老师的新手机掉进厕所,别人都说不行了,他却主动帮忙捞了出来。碰到教职工拉煤车上坡吃力,姜华总要跑过来帮忙推,看到退休教师乔殿文挑水,他总要帮着挑回家。谁家的电线不通了,他主动拿上钳子上门修。水龙头漏水,他随手关紧。卫生区内的一个塑料袋、一张小纸片,他总是随手捡起,放入垃圾桶……他热爱学校,热爱校园的一草一木,更深爱着学校里的每一个人。他和师生们的情谊也如春风般在生长着延续着,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沁人心脾,暖人心田。

   "姜华是一位思想觉悟高、工作踏实,且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好同志。"我们的校长满怀深情地这样评价他。姜华老师总是力争把温暖送给每一个人。逢人总要热情地打招呼,宋国伟老师的新手机掉进厕所,别人都说不行了,他却主动帮忙捞了出来。碰到教职工拉煤车上坡吃力,姜华总要跑过来帮忙推,看到退休教师乔殿文挑水,他总要帮着挑回家。谁家的电线不通了,他主动拿上钳子上门修。水龙头漏水,他随手关紧。卫生区内的一个塑料袋、一张小纸片,他总是随手捡起,放入垃圾桶……他热爱学校,热爱校园的一草一木,更深爱着学校里的每一个人。他和师生们的情谊也如春风般在生长着延续着,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沁人心脾,暖人心田。

   "父兮生我,母兮养我,拊我畜我,顾我复我",这句出自诗经的话,被姜华抄录到笔记本上。他经常给学生们讲:"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优秀民族文化的积淀,孝顺父母就是其中的精华。能以一个普通人做到这一点,你就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年仅30岁的姜华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父母亲纯朴厚道、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自小就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从小他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知道为父母分忧解愁。学校放假时,他在原来的020铁厂做小工给家里添补,上初中以后就利用假期打工赚钱,准备上学的学费。在他高中毕业那年暑期,母亲大病了一场。他放弃了来北京打工的机会,一直守候在母亲身边,直到康复。

   作为一个男子汉,成家立业,养老抚幼,责任让姜华付出了太多的爱,2001年6月与妻子张会平结婚后,家境特别贫寒,为了给并不宽裕的小家庭增加点收入,他利用休息日一车又一车地给牧场拉草,身后还跟着怀孕的妻子,看着丈夫挥汗如雨,妻子心疼得说不出话来。结婚后,他们一直处于还债状态,工资大多在手中转一个星期就没有了。在他出事的前不久,十月初八是妻子张会平的生日,姜华带着妻儿去饭店吃了20元的一顿饭,送给妻子一个12元钱的小礼物,这对于他来讲也是最大的奢侈了。虽然日子过得清贫辛苦,但家却温馨幸福。去年六月,他刚为儿子姜梦过了三岁生日,本以为这个美满的家庭可以幸福长久了,然而世事难料,转眼间,幸福的三口之家却阴阳两隔,每当我看着活蹦乱跳、无忧无虑的孩子时,一股心酸便会涌上心头,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又怎能知道日日夜夜陪伴自己的爸爸已永久地离开了人世!

   姜华老师,你活得辛苦而操劳,你活得清贫而坦荡,你英雄的壮举传唱太岳大地;你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精神激励了多少不同战线的人;你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情怀,又让多少家长惋惜他们失去了一位好老师,你无愧于你的职业,无愧于你的学生,无愧于老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你是太岳山的优秀儿子,是当代老师的楷模,你用年轻的生命铸就了人生的辉煌,你大写的影像将永远耸立在人们心中!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公报显示:幼儿园在...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问答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
·2012年数据:全国在...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