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硕士论文写“呵呵”引来一片“呵呵呵”
2013-06-11 厦门网

  【新闻背景】

  “呵呵”论文到底在研究什么

  从卜源和苏新春的《网络聊天中的拟声应答词以“呵呵”为例》的论文,我们来看看“呵呵”论文到底在研究什么,能研究出什么?

  简而言之,它研究了人们什么时候会用“呵呵”,在用“呵呵”时要表现什么感情。

  论文举例说,“呵呵”作为应答功能,有积极一面——表示赞同、认可或同意,伴随着亲切友好,例如,“A: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B:呵呵,一切都是浮云,健康最重要”;

  与此同时,也有消极一面——低度支持性反馈:轻微的否定,隐含不赞同的态度,例如,“A:他都只为自己考虑。B:呵呵,人都是自私的。”或是不置可否,委婉回避等等。

  苏新春总结说,“呵呵”包含意义比较宽,但是,总体来说,它是个“乐观”的词。

  正方观点

  在语言学中,这类论文选题很正常,一个流行的语言现象的背后都有原因,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网络会话语言进行具体、动态的探讨研究,最终才能真正融入当今网络社会,培养在虚拟世界中的语用能力,从而应对社会的发展需求

  反方观点

  有网友冷嘲热讽道:能把“呵呵”两个字写出一篇硕士论文的一定是强者啊!还有网友认为,研究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词汇,“真是白交三年研究生学费”

  最近几天,一篇以网络会话中“呵呵”为研究对象的硕士学位论文,在网络上蹿红,网友大呼神奇,还有人冷嘲热讽。事实上,论文专门研究“呵呵”,还不止这一例——2011年,厦门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卜源和该系苏新春教授同样发表过一篇题为《网络聊天中的拟声应答词以“呵呵”为例》的论文。现任厦大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的苏新春昨晚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这类论文选题很正常,一个流行的语言现象的背后都有原因,这些都是语言学者要研究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