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社会各界冒雪送别钱学森 网友建议降半旗
2009-11-04 扬子晚报

  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奠基人钱学森仙逝后,其子钱永刚在钱老生前居住的阜成路8号院家中设立了简洁的灵堂,11月1日开始接受社会各界的吊唁。尽管当天降下大雪,气温骤降,但是前往吊唁的人群却络绎不绝。记者从吊唁现场了解到,由于前去吊唁的社会各界人士太多,钱老家中设置的灵堂将向社会开放6天,直到11月7日。

  [一棵松]

  阜成路8号院有些年头了,在清代被称为“皇袋子坟7号”,1958年,在周总理的主持下改成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钱学森担任院长,因此这里也被老航天人称为“老航天五院”。从那时起,钱学森一家就住进了院子深处4单元的一幢红色苏式小楼里。

  住5单元的亓荣德,今年已经86岁,曾任航天工业部财政局局长的他,前天已经第一时间去钱老家吊唁,昨天又拄着拐杖来了。他说当年的许多人都搬了,但钱老在这栋红色小楼已经住了50年。前几年,大院附近有施工项目,非常吵,有领导请钱老搬家,但他却说:“这儿挺好,我哪儿也不去。”

  钱老的小楼前昨天一大早就已经摆满了各界送来的花圈,有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政府的,有西安交大、中国工程院的,还有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参谋部、解放军总装备部等单位。由于吊唁的人过多,昨天钱老的灵堂刚开始只接受航天系统内部人员的吊唁。经过协调,最后一共有8家媒体的11名记者被允许到灵堂吊唁。

  进入门洞,楼梯口处是一个大大的黑体“奠”字。右侧即是钱家原来的客厅、现在的灵堂。大约20平方米的灵堂,摆满了翠柏、鲜花和花圈。

  钱老的遗像悬挂在南墙上,画像上的他亲切慈祥。在遗像上方,是黑底白字横幅“沉痛悼念钱学森同志”。遗像两边,左侧挽联最前面的是钱夫人蒋英手书:您永远活在我心中。

  唯一的装饰来自北侧墙壁,那是钱老堂妹钱学敏在他九十华诞时赠送的一幅书法,写的是北宋诗人石延年的七律《松》。

  “直气森森耻曲盘,铁衣生涩紫鳞干。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苍藓静缘离石上,丝萝高附入云端。报言帝室抡材者,便作明堂一柱看。”笔意虬劲,意境高远,正是钱老一生的写照。

  记者认认真真地向钱老遗像三鞠躬。灵堂寂静,脚踩在旧木地板上,沙沙的。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连夜布置好了灵堂后,昨晨8点开始接受社会各界的吊唁。为了维持现场秩序,有关部门特地布置了执勤和警卫力量。

  钱学森生前三层楼的住所门前,两边全都摆放着花圈。层层叠叠的花圈,表达着人们对钱老的哀思……

  [一首诗]

  和钱学森先生同住一个大院的李明实老人曾任航天一院的第三任院长。他听说钱老去世的消息后神情悲痛,抚掌而叹,赋诗一首:“噩耗传来心欲碎,仙鹤接去奠基人,航天事业蒸蒸上,敬请安息笑盈盈。”

  为什么说是笑盈盈?李明实解释说,那是因为钱老从来不发脾气,“他在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笑盈盈的。”

  钱老的平易近人感动着许许多多的人。李阿姨和钱老是30年的老邻居,一早她和丈夫来到钱老的门前作最后的道别。“他丝毫没有大科学家的架子,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李阿姨眼眶湿润。

  “我的孩子和钱老的孙子年龄相仿,常在一起嬉戏。看到孩子们玩得开心,钱老总会走过来逗逗小朋友们,和他们笑在一起。”她反复强调着钱老给自己最深的感受。

  55岁的苏先生也是钱老的邻居,他的父亲和钱老当年都是国防部五院的干部。“我的父母都是部队派下来的,不懂技术,不像钱老是从美国回来的知名教授。”苏先生说,钱学森一直是他们的偶像,从小听钱学森故事长大,对其化装逃离“敌特”跟踪的事迹耳熟能详,

  苏先生回忆,今年国庆节,院里一起长大的孩子们搞了个聚会,“我们当时还说,院里99岁的老红军刘大祥爷爷排第一,钱学森98岁排第二,等他们过100岁生日的时候好好庆祝一番……太难受,太不能接受了!”说着说着,55岁的苏先生像孩子一样哭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