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4-12-18

研究小组称发现鸡感染甲型H5N1后死亡部分机制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公布研究成果说,他们发现了鸡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甲型H5N1病毒)后迅速死亡的部分机制,这一成果有助为多种感染性疾病开发新疗法。

  京都府立大学教授塚本康浩率领的研究团队进行了这项研究。据介绍,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中,甲型H5N1病毒的毒性非常强,还能感染人类。一般来说,鸡感染这种病毒后,不像患上其他疾病那样逐渐衰弱,而是迅速死去。

  研究小组在印度尼西亚利用鸡进行甲型H5N1病毒的感染实验时,发现鸡各脏器的血管都出现了出血和淤血的症状。他们对鸡肺进行的分析显示,血管加压物质中,内皮缩血管肽的量是通常水平的约3倍,而内皮缩血管肽受体的量则是通常水平的约1.5倍。

  研究小组认为,内皮缩血管肽的量异常会引发急剧的出血和缺血状态,从而导致鸡迅速死去。而向鸡注射阻碍内皮缩血管肽和受体发挥作用的抑制剂后,感染后第5天的致死率就由100%降至约20%。不过,目前尚不清楚感染病毒后内皮缩血管肽和受体增加的机制。

  研究小组认为,埃博拉出血热等出血性疾病应该也具有同样机制。塚本康浩说:“在对人类埃博拉出血热进行治疗时,也许内皮缩血管肽和受体的抑制剂能够作为治疗药物发挥作用。”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