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大历时八年研制出我国首款攻击型无人机
“由于项目难度大,试验过程常常不顺利,特别是2003年遭遇非典和百年不遇的洪水,试验连续三次失败,项目研制非常困难。我们的党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严寒中踏着冰雪,酷暑中顶着烈日,他们坚持一项项地试验,终于攻克了一道道的技术难关。
有时候,很多试验还是带有生命危险的。那种危急时刻,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忘怀。
“有一件事,我现在想起来,还很激动。”副总工程师雷金奎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那是一次飞行试验,装上战斗部的飞机因故迫降在田地里,出于安全考虑,现场指挥要求他们引爆飞机。
“飞机一旦引爆,肯定不利于故障分析和后续处理,也不利于系统研制的推进。”一时之间,研制团队陷入了两难之地。
“我和祝小平总工程师商量后决定把战斗部拆下来。”雷金奎表示。
“那我去吧。”祝小平表示。
“你不能去,你是总师,还是我去吧。”雷金奎当即表态。
“我去吧!”“我去吧!”此时,很多同志都积极地争取着。
“不能让没结婚的同志去,还是我去吧。”作为一位从事科研工作多年的技术干部,刘磊果断站了出来。
于是,雷金奎和刘磊两人迅速换上专用工作服,与大家一一握手后投入了工作。
“当时,很多人都流下了热泪,在心里默默为我们送上祝福。那种感觉,就像是在战场上送别亲人。”雷金奎眼角泛着泪花。
最后,雷金奎和刘磊安全地拆下了战斗部,及时进行了故障处理,很快恢复了试验,为装备研制赢得了时间。
“没有这个以党员为骨干和具有牺牲精神的团队这么多年的坚持和执著,我们的项目不会有这么多的突破和成功。”祝小平强调说。
实际上,还有很多外场试飞临时党支部的党员长时间驻守在人烟稀少、条件简陋的试验基地,克服着来自家庭的困难,冒着生命危险保证了无人机试飞任务和军队军事演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凝心聚力谋发展
“长期以来,无人机所承担着繁重的国家重点项目研制生产任务,为我国无人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十一五’末期,为完成光荣使命,无人机所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团结和带领群众攻坚克难,为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驻西北工业大学军事代表室总军事代表戴文宗跟随着无人机所一路走来,对无人机所的工作评价很高。
实际上,自1958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架无人机开始,经过50余年的不懈努力,无人机所共研制出靶标、侦察、通用、攻击等四大系列42种型号的无人机和活塞、转子两个系列6种型号的发动机,使我国无人机研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军队装备的无人机武器系统中,绝大多数是由无人机所研制生产的。
“十一五”以来,无人机所先后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