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浙江在线    发布时间:2011-05-18

中国四所高校科研团队参与阿尔法磁谱仪项目

  作为人类在太空中进行的最大规模的科学实验以及人类首个在太空中研究宇宙射线的仪器,高精度粒子探测器——“阿尔法磁谱仪2(AMS–02)”5月16日随“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科学目的是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探索宇宙的起源及其构成。

  参与磁谱仪项目的中国科研团队主要有8个,其中包括山东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4所高校的科研团队。他们的贡献各不相同,但都必不可少。

  山东大学程林教授作为AMS热系统首席科学家,和他的团队在该项目中成功解决了磁谱仪在国际空间站运行的关键问题。东南大学在项目中主要承担了3项任务——建立磁谱仪实验系统、反物质探测系统和地面数据处理系统。中山大学研制的是磁谱仪的核心探测器——硅微条轨迹探测器,它将随磁谱仪在国际空间站工作10年以上。上海交通大学杨煜普小组负责磁谱仪的核心设备“太空超流氦超导磁体”的地面控制系统研制与运行工作。

  中国科学家为磁谱仪项目所作贡献得到了项目首席科学家丁肇中、项目组以及其他国家科学家的广泛赞誉。丁肇中曾对记者表示:“中国科学家为磁谱仪实验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山东大学在磁谱仪项目所有参与机构中第一个完成任务,得到了美国航天局的高度评价。项目组在致山东省科技厅的项目鉴定意见中写道:“您将会高兴地获知整个项目组对山东大学工作最高程度的认可。事实上,正是山东大学的工作让这个实验真正成为可能。”

  通过参与磁谱仪项目,中国科学界也增长了经验,提高了水平,锻炼了队伍,为今后在相关领域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山大学共有23名教师和57名学生参与了项目,并发表了23篇高水平论文,获得了3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表示,通过参与磁谱仪项目,中山大学学习和积累了丰富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研发和管理经验,锻炼和培养了承担国际最高水平研究项目的整体能力。

  新闻链接:阿尔法磁谱仪随“奋进”号探索太空

  “阿尔法磁谱仪(AMS)”实验是以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为使命的大型国际合作科学实验项目。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领导,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科研机构的600余名科学家共同参与,我国是AMS实验的参加国之一。

  作为随“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并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的最大科学仪器,科学家们期待AMS能帮助揭示有关宇宙起源的奥秘,AMS就是他们派往太空的“神探”。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