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中国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1-01-16

河南农业大学喜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河南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两个项目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教育部公布的“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0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励通用项目统计排序”中,河南农业大学获奖数量居于全国高校第16位,并居于全省首位。

  2010年度全国共有273个项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河南农业大学范国强团队的《泡桐丛枝病发生机理及防治研究》和尹钧团队的《黄淮区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丰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两项成果双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泡桐丛枝病发生机理及防治研究》课题组连续15年集中开展了泡桐丛枝病发生机理和防治技术研究,揭示了泡桐丛枝病发生的分子机理;首次系统建立了不同种泡桐病、健株体外植株再生体系,解决了过去研究材料受季节性限制的难题;首次将表观遗传学理论引入到泡桐丛枝病研究中,并将寄主作为研究工作的切入点,开创了泡桐丛枝病研究工作的新思路;创建了一套泡桐丛枝病防治技术体系,研究了丛枝病植原体在泡桐树体内周年变化规律,发明了丛枝病防治药物,找到了防治最佳时期,应用效果显著。

  《黄淮区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丰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生态安全”三大目标,取得了小麦超高产、夏玉米超高产等7项重大技术的突破,形成了小麦夏玉米亩产吨半粮及高产灌区、中产旱作区小麦、夏玉米丰产高效集成技术体系等7套;创造了15亩连片小麦平均亩产717.2公斤、夏玉米亩产1006.85公斤和一年两熟亩产1628.3公斤的超高产记录,实现了三个单产历史性突破。项目区三年共计增产粮食338.10万吨,占全省增产量的1/4,新增社会经济效益56.71亿元,为河南粮食持续增产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该项目成果技术集成创新性突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为实现全国粮食恢复性增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