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花生育种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1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亲切接见获奖代表并为他们颁奖。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万勇善教授主持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丰花’系列花生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应用”成果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万勇善作为获奖代表出席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山东是重要的花生产区,产业规模大、出口量占世界贸易的40%。多年来我国花生品种存在遗传基础狭窄,优质与高产矛盾突出,存在植株早衰、抗病抗逆性差等缺陷,难以适应北方主产区土壤瘠薄、干旱、病害、缺铁等生产条件,限制了花生生产发展。针对上述问题,万勇善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对主要花生品种的遗传特性、品质特性、生理特性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历经20余年,探索出克服早衰、提高品种产量及适应性的生理育种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利用花生交替(开花)亚种优异种质改良主栽品种,亚种间杂交实现高产、多抗和优质聚合的高效育种体系,育成了丰花1号至丰花6号6个新品种。这6个品种不仅丰产性、稳产性和综合抗性突出,而且品质优,成功解决了高产和优质的矛盾,创出了4项花生高产纪录。
科研人员在花生育种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创新和突破。他们发掘出交替亚种优异种质;研究明确了主要病害抗性、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比值、光合等重要性状遗传特征和高产生理特性;提出了克服早衰提高产量的育种技术路线;构建了适合亚种间杂交实现高产、多抗、优质聚合的高效育种体系。
科研人员还研发集成系列配套栽培技术,其中,花生高产优质增效栽培技术、花生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丘陵旱地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花生品种优质安全标准化种植技术连续多年被评选为主推技术,满足了不同生产条件和生产目的的要求。
在育种研究的同时,科研人员加强产学研联合,采取建立大型良种繁育基地和高产示范片,加强配套栽培技术集成和指导等措施,使“丰花”系列品种得到快速推广应用。以山东省为中心,先后有18个省推广种植,已成为北方花生主栽品种,其中在山东省的年种植面积已占全省花生总面积的50%以上。推动了北方产区花生品种的升级换代,继“海花”、“鲁花”之后,“丰花”成为新一代品牌。
2001-2009年在北方花生主产区累计推广7146.3万亩,增产28.3亿公斤,产生社会经济效益116亿元,为保障我国油料供给安全、扩大花生出口、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