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中国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1-01-16

山东大学2010年度获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1月14日,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出席奖励大会并为获奖人员颁奖。山东大学获得四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其中,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国群教授的“快速热循环高光注塑成型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化学与化工学院陈代荣教授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用钛酸钡基介电陶瓷材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两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山大数学学院和大庆油田等单位合作的项目“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山东大学为第七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由山大医学院陈子江教授参与完成的项目“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生殖技术创建、体系优化与临床推广应用”(山东大学为第二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赵国群教授领导的团队针对常规注塑技术生产的塑件缺陷,以及生产流程问题,发明了一种将模具快速加热至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以上并快速冷却至出件温度的动态模温控制方法,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热循环高光注塑工艺、高光模具、控制设备、产品质量控制等成套技术,设计建造了系列生产线,开发出上百种高光精密注塑模具和高光塑件产品,形成了年产700余万件高光塑件的生产能力。在海信、三星、LG、夏普、松下等14个国家的著名公司获得应用。塑件生产流程由实施前四道工序减为实施后一道工序,取消了污染严重的打磨、喷涂、罩光工序,降低了塑件生产成本,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促进我国注塑技术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带动家电、通讯、电子、汽车等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代荣教授项目组研发了超细钛酸钡基介电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以及产业化应用技术,主要科技创新包括:高结晶度超细钛酸钡材料的溶胶结合低温水热制备技术;超薄介质层MLCC用钛酸钡介质瓷料的介电特性调变技术;贱金属超薄介质层多层陶瓷电容(MLCC)的改进烧成技术。实现了5种超细钛酸钡材料、8类钛酸钡基介质瓷料及3大系列1000多个型号MLCC的产业化,并由山东国瓷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和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体实施,产品出口到美、日、韩及台湾地区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授予师昌绪、王振义两位院士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奖项目3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4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73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31项、二等奖239项;授予5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