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10项成果获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1年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我国著名血液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上海交通大学另10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奖。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王振义教授颁发了获奖证书,并与他亲切握手、合影。
王振义教授,1924年11月生于上海,江苏兴化人。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博士。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王振义教授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国际公认的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子机制,树立了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了我国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研究体系。1992年他被授予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3年获得法国荣誉骑士勋章,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获得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此后,又获得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 法国台尔杜加世界奖。2001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作为亚洲第一人应邀在美国血液学年会上作大会专题报告,获得海姆瓦塞曼奖。
1988年 王振义院士在《Blood》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全反式维甲酸临床应用论文,引起国际血液界强烈震动,并由此掀起诱导分化研究的新高潮,该论文截止2010年5月被广泛他引达1713次。2000年,上述论文为1981-1998年全球引证率最高论文之一,获年度最佳被引征文奖。2000年,美国《20世纪具有标志性血液学论文》一书,收录该论文为全球百年86篇最具有影响的代表论文之一。
王振义教授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共23项,自1980年以来发表论文320余篇,主编专著5部,参加编写著作17部。其中与陈竺一起主编的《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一书,获国家出版一等奖;与李家增、阮长耿等主编的《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一书,已出三版(第三版1994年),该书已成为国内这一领域中的经典参考书。
王振义教授先后培养博士21人,硕士34人,其中2人成为院士。在国内,他先后获得了首届何梁何利科技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上海市教育功臣,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有10个科技项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其中有5个项目为第一完成单位。分别是:“白血病细胞分化与凋亡的新机制”项目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 “太阳能空调与高效供热装置与应用”项目获得技术发明二等奖;“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模式部分肝移植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临床治疗研究”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奖种 | 等级 | 主要完成人 | 所在单位 |
| 1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王振义 | 瑞金医院 | ||
| 2 | 白血病细胞分化与凋亡的新机制 | 自然 | 二等 | 陈国强 | 医学院 |
| 3 | 太阳能空调与高效供热装置与应用 | 发明 | 二等 | 王如竹 | 机动学院 |
| 4 | 多模式部分肝移植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 进步 | 二等 | 李宏为 | 瑞金医院 |
| 5 |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临床治疗研究 | 进步 | 二等 | 张志愿 | 第九人民医院 |
| 6 | 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 进步 | 二等 | 蔡 威 | 新华医院 |
| 7 | 城市电网电灾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 | 进步 | 二等 | 程浩忠 | 电信学院 |
| (交大排名第二) | |||||
| (个人排名第一) | |||||
| 8 | 游离脂肪酸、乙醇在2型糖尿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干预 | 进步 | 二等 | 宁 光 | 瑞金医院 |
| (交大排名第二) | |||||
| (个人排名第二) | |||||
| 9 | 海上重型起重装备全回转浮吊关键技术及应用 | 进步 | 二等 | 奚立峰 | 机动学院 |
| (交大排名第二) | |||||
| (个人排名第五) | |||||
| 10 | 复杂水电能源系统优化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进步 | 二等 | 蒋传文 | 电信学院 |
| (交大排名第三) | |||||
| (个人排名第三) | |||||
| 11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 | 进步 | 二等 | 刘 旭 | 胸科医院 |
| (交大排名第四) | |||||
| (个人排名第四) |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