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中国教育回顾 > 相关报道
教育纪事:夏令营“较量”背后的时代反思
2009-11-17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教育纪事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14)

  1992中日儿童夏令营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一年后,一篇题为《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如何培养下一代的大讨论:我们的孩子能否肩负起民族的未来?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该进行怎样的反思?

1992年,参加“中日少年儿童联合探险夏令营”的孩子们。刘建昌 摄 

2007年,第十六届国际青少年草原探险夏令营在内蒙古举行。杨金华 摄 

  ■记者 张春铭

  1993年年末,有一篇3000字的文章,让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焦点,上至各种级别的会议,下至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开始反思怎么做家长,怎么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怎么改革教育教学。这篇时隔一年才引起关注的《夏令营中的较量》写的是什么?经历了怎样的一波三折?为什么在那个年代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又给教育留下了什么?

  让我们从1992年的一次少儿夏令营说起。

  一个要吃苦的夏令营

  1992年,关萌萌12岁了,小学毕业的关萌萌“想着终于可以出去玩了”,就报名参加了一个夏令营。这个夏令营就是“中日少年儿童联合探险夏令营”。1992年8月,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团中央与日本福冈蚂蚁蟋蟀游戏学校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联合举办。

  杨金华从1973年就开始做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此时,他已经做了近20年的辅导员。“在玩和游戏中,自己去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杨金华教育孩子的方法。

  1992年六一前夕,当时在北京市三里屯三小(现为三里屯小学)做辅导员的杨金华,参加了一个会,被告知将开展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我们需要与草原上的动物比如蛇搏斗,需要与草原的天气搏斗,需要与草原上的走路搏斗。”杨金华记得当时的动员会上,是这么介绍“草原夏令营”的。对于这样一个需要“搏斗”、需要吃苦、安全性未知的夏令营,与会的各区代表,没人吭声。

  “有意思,超出玩的范围!”这是杨金华的第一反应。于是,杨金华接下了这个“有意思”的夏令营,拿到北京15个孩子中的10个名额,成为中方学生的辅导教师。

  10个孩子怎么选?杨金华有自己的方法。他把报名的15个孩子用车拉到了现在的首都机场的位置,让孩子们背着5公斤重的行李,徒步走回学校,中途还要做一顿饭。走到酒仙桥的时候,杨金华就让孩子们放开走,最先回学校的10个孩子,就是去参加夏令营的孩子。

  1992年8月1日,关萌萌和其他14个北京的孩子,一起坐火车到了呼和浩特。这是关萌萌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坐12个小时的火车。当然,更多的第一次体验,是在草原之行中感受到的。每天要负重走近20公里,自己生火做饭,露营时搭第一次见到的帐篷,这些对于关萌萌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草原夏令营回来后,关萌萌变化很大。她明白了不是每个孩子都像北京的孩子有那么丰富的物质条件,也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在一个团队里面,不管自己多小,也要付出最大的努力。

  当然,相比日本营员专业的露营设备、细节处的自我保护、严格的医务护理、对探险的前期心理准备,很多中国孩子相形见绌。抱着断带子的包,挎着有点漏水的水壶,听着完全不懂的日语……中国孩子就这样踉踉跄跄走到了终点。

  这场夏令营给关萌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以至于十几年之后,关萌萌再想起来,还觉得当时的经历对她自强、独立而坚韧的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纪事:2004年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出国门
· 教育纪事:市场大潮下的“南墙”变迁
· 教育纪事: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战略
· 教育纪事:高考招生改革从波折走向光明
· 教育纪事:张华救人引发生命价值追问
· 教育纪事:中国博士,百炼“出炉”
· 教育纪事:重启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 教育纪事:恢复高考 牵动历史的制度变革
· 教育纪事:中国留苏学生追忆留学的燃情岁月
· 教育纪事:女教师斯霞爱的教育 薪尽火传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