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从温总理的寄语中寻找青年精神
2009-06-17    红网 万晓娟

字体大小:

  6月13日傍晚,湖南大学这所宁静的校园突然沸腾了:正在湖南考察工作的温家宝总理专程来到湖南大学,看望广大师生,希望同学们记住6个字:此时、此地、此身。温总理还引用孔子在《论语》中讲了一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来鼓励同学们,作为天下人,应该以天下事为己任,勇敢地承担起来。他讲了三个'不':条件不足畏,命运不足信,得失不足计。希望同学们坚定地走好自己的道路,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6月15日《人民日报》)

  作为一名从湖南大学走出来的学生,当看到他站在那熟悉的图书馆前对同学们殷切寄语,心中不禁溢满了感动、欢喜和对总理的敬意。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泛,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受到波及。出生于80、90年代的年轻学子,成长环境相对来说更为顺利,目前的形势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一方面,他们渴望走向社会拼搏奋斗,充满了激情和理想,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阅历过于简单,遭遇困境时他们也免不了迷茫、困惑。但又正是他们,承载着这个社会未来的希望,他们要做的不仅是让自己融入社会,而且还将在未来的社会变革中充当中坚的力量,身上的责任可谓重大。如何帮助他们度过各种难关、克服众多困难,最终挑起大梁?在出台一系列帮扶措施之后,温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还多次走到学生身边,给予精神支持,从“仰望星空”到“此时、此地、此身”,殷殷寄语中透出对青年学子的关怀和期待,体现了国家对青年一代的重视,寄语中的深意,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此次,温总理讲的6个字“此时、此地、此身”,可谓掷地有声、发人深省,他阐述道:“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即做起来,不要拖延到以后;此地,就是从你所处的岗位做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不要等到别的地方;此身,就是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要推给别人。”他还勉励道:“条件不足畏,命运不足信,得失不足计。”在金融危机弥漫、就业形势严峻之时,一些青年学生也许正处于无助、迷茫的精神苦海,但从温总理的话语中,不难找到光明的方向。“与其牢骚莫若做”,在环境、条件不如意的情况下,与其想太多,不如马上行动,做好手头的事情。同时也是在告诫青年一代,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要做好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准备。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一时的得失不算什么,一时的艰苦也算不了什么,以天下为己任,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会带来收获。这些话语犹如导航的灯塔,在学生们最需要鼓励的时候,给了指引的力量。也难怪湖大校园里,学生们能排出几条长龙,打出“温总理,我爱您!” 的横幅了。

  从“投笔从戎”、“中流击楫”到“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再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不同时期的中国青年身上,都有着时代烙下的责任和使命,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慷慨陈词:“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时代在发展,但国家的命运始终和青年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总理心中寄托的地方是青年,青年心中的寄托该是国家、是责任。从总理的寄语中寻找青年精神,这精神中自会有一种伟大的力量,能让我们青年一代有力担当。(万晓娟)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千名农村教师聆听温总理报告:在感动和激励中奋进
· 十八里店小学体育教师张涛:我给总理上体育课
· 温总理三封亲笔信问计教育专家 共话教育改革
· 温总理与网民“勾指相约”网络问政迈向新高度
· 温总理宁夏看望退休支边老教师
· 温总理给浙大学子的亲笔信:了解农村不可或缺
· 温总理回信石家庄小学生:谨祝你们快乐、进步
· 温总理和小学生一起上体育课 勉励学生多锻炼
· 记温家宝总理和中韩青少年友好交流团的会面
· 总理伴我读书:讲述与温总理上课时的感人细节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