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教育不能承受之重根源何在? 唯分数论仍然盛行
2008-03-05    胡亚柱

字体大小:

  “雷州二中校园血案仅仅是一起偶然事件吗?为什么做出过激行为的,会是性格内向的差生、农村生陈文真?”报道出来后,有人向记者抛出这样的疑问,网上也出现不少类似热帖。

  问题提得好。虽然这是一起发生在雷州二中的偶然事件,但暴露了眼下中学教育的弊制,乃至整个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血案虽已过去,但带给人们的思考远未停止。

  【问题一】

  唯分数论仍然盛行

  学生成绩往往成了衡量学校水平、老师工作质量的最主要指标。

  中学老师对学生负有“无限责任”,健康被透支。

  学习成绩的高低决定着“好生”、“差生”的称谓。好生易骄傲,差生易自卑,他们同样存在心理问题。

  唯分数论的根源其实在社会,学历歧视已成为最司空见惯的就业歧视现象。

  目前,我国教育资源仍然缺乏,中学升学压力紧张,“一定要把升学率提上去”是大多数中学的明确目标。

  反过来,学生成绩一好,学校更容易出名、等级评定更容易提高、更可扩大生源;老师资格评级也更容易、奖金会越高。所以,学生成绩往往成了衡量学校水平、老师工作质量的最主要指标。不少家长向记者反映:“愿意让小孩读名校,并分在成绩居高的班级。”

  一位吴姓中学老师无奈地说:“虽然社会上有人指责,教书育人不是开工厂,不能只管分数。但老师其实并没有多大的话语权,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也是弱者。如果你教不出成绩,特别在高中,就意味着你没有本事,学校很可能不要你。”

  吴老师向记者历数教师之苦:为了把学生分数提上去,老师要牺牲休息日和健康,陪着学生一起补功课,要将全部精力花在学生身上。吴老师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怎么能有更多的时间顾及别的事情呢?”《中国青年报》有一篇《他们为何不让自己的孩子当老师》的报道曾提到,中学老师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不仅对学生负有“无限责任”,而且“健康越来越透支,负担明降暗升,不再受人尊重”。

  学校的压力同样不小。据记者了解,我省不少中学有着半公开的教育传统:进入初中后分快、慢班。一般说,初一、初二分班并不严格,通常只理出一两个快班;但初三一过,快、慢班的界限立马鲜明。部分讲究的中学甚至设立“火箭班”,即超级快班。记者曾于晚自习时暗访粤西地区的几所中学,发现快班纪律很好,鸦雀无声,学生专注课本;而在慢班,教室闹闹哄哄,不少学生在打闹。

  在唯分数论的教育土壤里,学生的价值观显而易见。“家里一直鼓励我读。可是一分到慢班,我就觉得没有希望读下去了。谁都这样!”15岁的阿新(化名)沮丧地说。他在某校读初二,学习成绩不好。面对记者,他感觉自卑,不想多谈感受,甚至连全名都不乐意透露。与阿新相反,阿文(化名)的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聊起学校感受,他有点羞涩,但语气自豪:“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同学们也十分尊敬我。”

  学习成绩的高低决定着“好生”、“差生”的称呼。然而,一旦引导不好,好生易骄傲,差生易自卑。他们同样可能存在心理问题。

  除了学校,还有家庭教育。在不少家长眼里,子女成绩好才面上有光。为了追求子女出好成绩,一些家长不仅时常耳提面命,甚至不惜采取棍棒教育。

  唯分数论的根源其实在社会。基于2月29日零点公司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中国青年报》报道:学历歧视已成为最司空见惯的就业歧视现象,中低学历(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者遇到“学历歧视”的比例接近80%,明显高于高学历。1月1日,我国就业领域首部基本法律《就业促进法》正式施行。据相关部门预测,该法将消除就业歧视,保障公平就业。可不少专家却对此说存疑。

  唯分数论根深蒂固,当引起全社会反思。

  【问题二】

  城乡二元差距难消除

  一名农村中学老师:“千万不要以为一免费,学生就一定来读书!如果一心想打工赚钱,谁也不会在乎一个学期免掉的那200多块。”

  学生李雄:“农村人与城市人,一生下来就是不公平的。家里穷,肯定会有一点压抑。”

  学生觉得不公平,但又不明白问题所在,很可能因此出现心理障碍。

  前年秋,广东顺应全国大势,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的“两免”政策。但记者在某村了解到:该政策难挡辍学潮,村内约有四成初中生辍学、流失。

  当然,“两免”政策给大家带来了看得见的好处。小学生家长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每个人只要交72元。其中,杂费50元、书本作业本费12元、人身保险费10元。吃穿在家,很好做计划。”但初中生家长则感觉麻烦一些,“学校远,只能寄宿,仍然要交寄宿费、早餐费、交通费、杂费、校服费等”,“两个大人在家种田,送一个小孩读书比较合适,送两个就很困难”。

  大多数村民反映:“‘两免’政策虽起了很大作用,但对于贫困生家庭,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善。”一名农村中学老师对记者忧心表示:“千万不要以为一免费,学生就一定来读书!如果一心想打工赚钱,谁也不会在乎一个学期免掉的那200多块!”

  免费的义务教育尚且如此,不免费的高中教育对农民家庭而言,负担就明显加重。陈文真的父亲告诉记者:“家里养了20多头猪,就是为了给陈文真交学费的。”

  学生对城乡二元的差别体会明显。来自农村的小孩,大多数不像城里小孩,有父母照顾生活、关心学习。他们往往寄宿或在校外租房,平时的接触面也相对较少。在某些学校,城乡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隔膜。

  某校高一学生李雄(化名)来自农村。由于家庭贫困,平时很少与人交流,大多数时间花在埋头读书上。他对记者说:“农村人与城市人,一生下来就是不公平的。家里穷,肯定会有一点压抑。但我父亲教育我,只能用功读书,通过考大学证明自己。”

  贫富的悬殊、资源的差异、地域的鸿沟、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其实早已从社会流入校园,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刺激。他们觉得不公平,但又不明白问题所在,很可能因此出现心理障碍。如疏导不当,极可能成为其他问题的引信。

  民间在呼吁,国家要扩大教育投入,踏实做一些实事,让穷人的小孩上学和就业没有那么大的压力,让他们健康成长。

  【问题三】

  漠视学生心理健康

  进入初二,课程设置较前有了变化,几何、物理的知识量加大,学习方法要求走向逻辑推理。有的同学跨不过这道坎,萌生厌学心理。

  这时,一些老师认为这是学生自己不认真,便严加管教。殊不知,心理引导往往比严厉管教更有效。

  一年前,阿军(化名)差点辍学。他原本是名上进、老实的初二学生,成绩不错。一天,因嫌自己寝室太吵,跑到邻班睡,结果被老师发现,被罚扫校园。内心受伤的阿军,成天躲在屋后竹林,怎么都不肯回校。还是后来,读过大学、见过世面的堂兄帮他找人转学到另一所中学,才得以重新上学。

  在中学校园,不少老师只注意升学率,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进入初二,课程设置较前有了变化。几何、物理的知识量在加大,学习方法要求走向逻辑推理。但有同学跨不过这道坎,萌生厌学心理。这时,一些老师认为这是学生自己不认真,便严加管教。殊不知,心理引导往往比严厉管教更有效。据记者了解,不少学校喜以“校风严谨”自谓,却对学生心理负担置之不顾。

  雷州二中血案之后,校方亡羊补牢,开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记者在不幸之中发现的万幸。

  案发当晚,吴武飞的同学小雨(化名)目睹了恐怖一幕,怎么都不能睡着。第二天,班上大多数同学请假不来上晚自习。恐惧感弥漫在整个校园。

  在方方面面的善后工作中,校方首先想到要让同学们摆脱心理阴影。2月27日、28日连续两天,学校先后为多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心理辅导,以引导学生团结互爱,投入未来的学习生活。

  高二3班和4班是血案中两名被害者生前所在班级。2月27日晚,二中心理辅导老师苏赐坚与雷州一中心理辅导老师杨国柱,为他们上了一节“危机干预”的心理课,主题是“缅怀·爱·支持”。苏赐坚说,希望目睹血案发生的学生能够通过对逝者的怀念投入新的生活,学会如何坚强地面对现实。

  音乐响起,蜡烛点燃,同学们为逝者默哀。心理辅导老师带领同学坚定地喊出口号:“让我们团结起来,更好地投入生活,这是对逝者的缅怀;让我们学会宽容,这是对逝者的纪念。”最后,他们还唱起歌曲《祈祷》: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

  据苏赐坚介绍,雷州二中已为该校学生安排日常心理辅导课程,并成立“心理俱乐部”,目前已发展会员超过700人,并编有社刊《笑友》。这一学期,雷州二中还将请湛江市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专家授课,全校班主任老师也将进行C级证书培训。

  ———愿雷州二中血案能够在全社会引起反思,不让悲剧再重演。

        (来源:南方日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门呼吁重视雷州血案 专职心理老师太少
· 破除“唯分数论”,切实立德树人
· 打破“唯分数论”,中考改革任重道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