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校园围墙挡不住社会压力来袭 学生生存靠奋斗
2010-08-26    新华网

字体大小:

  大学校园:围墙挡不住社会压力来袭

  “发达的网络使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多机会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压力肯定会有,因此,面对社会,战战兢兢。”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主席彭宇是07级心理系的学生,他说,“以前只是知道房子贵,但是一部《蜗居》让同学们多深刻地体验到房子的贵!”

  彭宇看到,社会压力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是焦虑和负担。“这样的压力让还在读书的学生想得越来越远,可能现在看的是课本,忧虑的是住房,而对将来走出校门后的选择,也越来越挣扎。”

  “一张珠算5级证书、一张会计从业证、一张初级会计证、一张初级电算化证,注册会计师考试已经过了一门……”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会主席张鑫焱对这种压力的感受来自于同学对考证的热衷和无奈,他所列举的这些是一名今年刚刚读大三的同学考过的证书和考试,“主要就是因为压力大。”

  河南理工大学的李松磊则感到,压力还来自社会责任。“我们的父辈像我们这个年龄,已经是顶梁柱了,而我们现在甚至连家庭责任都无力承担。”

  学生:社会生存靠个人能力和自我奋斗

  西安交通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西北大学联合开展的调研显示,66.5%%的学生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个人能力和自我奋斗,居首位,其次是靠机遇,占40.9%%。

  在中山大学学生会主席李越瀚看来,压力正是这一代人成长必要经历的磨炼。“我们的父辈也是经历过各种艰苦条件的磨炼的。”

  暨南大学学生会主席林俊文的同学中,也有从大一就开始参加各种认证考试的,他认为,只要明确自己将来的方向,这是好事情,但如果过于盲目就不应该了,因为最终目的是要提升个人素质。

  采访中,大家普遍认为大学生应该多走出校园参加实践,这是真切体验社会压力、明确各自短板、锻炼能力的好途径。

  林俊文至今对参加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时见到的一名保安记忆犹新,这名保安从最普通、最基层的岗位一直升为某大型连锁超市3家店的主管,这让林俊文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普通人最真实的奋斗过程。

  “其实很多问题是‘宅’出来的。”林俊文表示,“宅”在家里,“宅”在学校里,都容易形成极端的看法,有的问题会看得过分夸张,有的问题会过于理想化。

  心理辅导:锤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想出来的东西往往很可怕。”西京学院学生会主席张晨认为学校的心理辅导体系应该发挥作用。

  据了解,很多高校都已经建立起心理辅导机构,有的还定期举办心理月等活动。学联、学生会组织也启动了“心理阳光工程”,在广大同学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

  彭宇认为,现在的学生能通过很多便捷的方式了解外界信息,应该用更直接的方式更规范化地把这些信息正面地传达给同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不要刻意回避,因为学生还没有具备完全的筛选能力。在情感上,要说到学生的心坎里。他还表示,学生组织也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同学们去体验社会压力。

  接受采访的学联代表同时表示,他们身边的同学大多是乐观的,积极的。“因为心中有希望。”(记者 崔玉娟)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偷渡”进入大学校园 照见功利教育百态
· 关注大学校园“限游”:不能只把游客当“负担”
· 广州佛山两地大学校园南海节启动
· 大学校园对外开放遭遇“花季难题”
· 当代大学校园在城市层面的聚落环境研究
· "校园贷"侵袭大学校园:门槛低有玄机 说低息实高利
· 网络贷款疯狂入侵大学校园是福是祸?
· 调查:性开放弥漫大学校园 一个班1/4学生同居
· 评论:假期大学教室可有偿出租吗
· 河南:6000多名贫困大学新生“圆梦”大学校园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