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05-22

香港科大等发现青藏高原野生鱼类汞富集显著

  日前,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开展了青藏高原野生鱼类汞含量调查研究,发现在高原水体汞含量非常低的背景下,野生鱼体的汞含量相对较高,具有显著的富集作用。这与我国其他地区相对高汞污染环境中鱼体汞含量相对较低的结果形成鲜明对照。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

  汞是一种可在全球传输的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前期研究指出,青藏高原的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中汞的含量很低,是全球汞分布的背景区域之一。然而,关于青藏高原野生鱼类汞含量及富集作用的研究仍相当缺乏。

  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南部的13处河流和湖泊中采集了13种鱼类共计166尾样本,对其进行总汞和甲基汞等分析发现,高原鱼类的汞含量与我国东部地区鱼类汞含量相当,部分鱼类汞含量甚至高于某些汞污染区域鱼类的汞含量。这与青藏高原环境介质中极低的汞含量水平形成强烈反差。

  研究发现,高原特有野生鱼类在低温寡营养环境中具有极低的生长率和较长的寿命、较低的甲基汞去除率以及该地区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高效的甲基汞富集等,是造成汞富集的原因。综合分析表明,青藏高原水生生态系统可能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汞富集与传递机制。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