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光明网-《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4-05-09

中国气象自动探空系统填补特殊气候区资料空白

我国将建成气象自动探空系统

填补特殊气候区资料空白提高高空气象观测能力

  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为提升我国边远、艰苦地区高空气象观测资料获取能力,推进高空气象观测的自动化,中国气象局将在全国建成气象自动探空系统,并于近日正式印发了《自动探空系统建设指南(试行)》。

  目前,中国气象局拥有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平均间距基本满足世界气象组织对全球交换探空站平均间距在250公里以内的布局要求,但存在站点分布不均、东部站点较密、西部站点较疏的现象;同时,我国天气上游的气候敏感地区,如青藏高原,是高空气象观测资料空白区。在现有高空气象观测站网布局的基础上,利用自动探空系统适当增建自动探空站,可填补西部气候敏感区的资料空白,使西部站点密度基本达到中部平均水平,满足天气预报和气候监测的需求。同时,改进部分L波段探空站为自动探空站,提高高空气象观测自动化程度,实现高空气象观测从半人工观测向自动化观测转变,可扩展我国高空气象观测的技术手段及自动化观测能力。

  据了解,自动探空系统通过预置时间或操作员在监控中心发出控制指令,自动运行实现地面至35公里高空范围内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的观测。该系统具有远程监控和无人值守功能,能够提高常规高空气象观测的时空密度,可以填补我国在边远、艰苦地区高空气象观测的空白。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