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毛振华  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1-06-13

“天河一号”创造分子模拟计算世界纪录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日前利用全球最快计算机“天河一号”的GPU超强计算能力,运行了一项分子动力学模拟项目,成功创下全球分子模拟计算的世界纪录。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葛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采用“天河一号”上的7168颗“英伟达GPU”,开展了一项规模巨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以了解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行业中常用的晶体硅的微观行为。为此,他们编写的程序大约有10000行,其中最核心的计算由约2000行CUDA代码执行,最终取得了每秒1.87千万亿次单精度浮点运算的可持续性能。

  整个模拟总共用了3个小时左右,达到了深入统计分析所需的时间尺度。通过反复验证,科研人员确认模拟结果与真实材料相符。目前,科研人员仍在紧张分析模拟结果和改进程序,最终的计算性能有望进一步提高。

  据“天河一号”GPU生产方英伟达公司对外发布的消息称,此次模拟的运行性能是之前最高性能的分子模拟的五倍,而模拟规模也在其两倍以上。这次模拟勾画出了约为1100亿个原子的微观行为,而之前此类模拟的纪录是对490亿个原子达到每秒369万亿次浮点运算性能。

  业内专家表示,计算机模拟对于新材料的研究与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最大限度地揭示细节,但成本却比实验要低得多。

  据了解,“天河一号”位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曾于去年荣膺TOP500组织颁发的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称号。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勘探石油、医药开发、天气建模、数据备份等领域。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