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专题 > 聚焦两会 > 2008年两会教育话题 > 热点关注
两会聚焦:委员热议构筑“中国制造”人才高地
2008-03-10  中国教育报  赵秀红;王友文

字体大小:

  两会聚焦

  构筑“中国制造”人才高地

  ——全国政协委员热议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徐芹珍是广东佛山市邮电技工学校的一名教师,在收看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她格外关注有关职业教育的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徐芹珍说,现在学校的贫困生都有了补助,职业教育成了“面向人人的教育”,这让她感到很欣慰。但徐芹珍和广大职教工作者更关注的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为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如何能得到贯彻落实?这两天来,全国政协委员纷纷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行业引领职教发展的地位亟须确立

  满足行业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但是,受过去政府机构改革的影响,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职能在体制上被削弱,并引发了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产业结构和教育结构调整出现失衡。”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上海湘江实业公司董事长马国湘指出。

  马国湘委员说,近年来因为教育管理职能的变化,专门人才分级分类的配置已经出现严重倒挂。例如,化工类专业点本科1252个、高职606个、中专472个,造成目前在校生比例为60∶18∶22。建材类硅酸盐材料中职专业点,从10年前的46个减少到不足20个。

  “除了结构调整的失衡,产业升级和教学目标的调整也出现了分离。”马国湘委员回忆说,20世纪90年代,化工和建材职业教育在行业职教管理部门的统领下,对新工艺生产线从企业采集了生产参数,然后组织院校及行业资源研发了化工生产线仿真教培系统,成为企业十分关注的职业教育及培训亮点。“现代教学手段的开发与更新教学资源的过程,都需要人财物的投入,但目前行业协会的现状无法兑现。”马国湘委员说,随着产业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技术、企业管理模式无疑是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源泉,而教育资源的开发需要行业的有效参与。

  从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来说,也出现了与产业需求脱节的现象。马国湘委员说,从全国范围来看,已经出现不同行业类型的学校从专业到课程结构,甚至院校名称的趋同化。教育和劳动部门公布的紧缺专业和高技能人才缺少一定的科学依据,但这恰恰成为各类院校追逐的目标。

  “上述情况都说明,行业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地位亟须确立。”马国湘委员建议,建立行业参与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机制。发展职业教育需要政府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在现行的职教管理体制下,我国可以建立有行业职教专家参与的国家层面职教质量管理委员会,在教育部的领导下主要对省市级行业职业教学和培训标准、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行认定,使其上升为国家级教学资源。

  师资和投入仍然是人才培养两大瓶颈

  “教师队伍薄弱,难以适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这一矛盾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尤其突出。”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进权说道,以陕西省为例,全省中职学校生师比为28∶1,远高于国家规定的17∶1的要求;专任教师中级以上职称比例为43.3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6个百分点;教师合格率为58.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9.51%。特别是技术理论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李进权委员认为,师资薄弱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目前国内培养中职师资的院校很少;二是技工院校大多数属于事业单位,受教师编制的限制,超编制引入的教师,学校无法解决工资及社会保障等经费;三是不少城镇以外、位置较偏的技工院校,对教师缺乏吸引力而难以补充师资缺口。

  在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全国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罗霞认为,可以对专业教师放宽编制,放宽进入渠道。鼓励职业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向社会公开招聘行业内的专家、学者、高级技工、技师作为学校的专兼职教师,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政府财政可以考虑设立专项经费,支持职业学校外聘兼职教师。另外,要制定相关政策,为现任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训、参与企业生产和技术开发牵线搭桥,扫清障碍。

  除了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的短缺也依然是制约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所在。武汉一所职业学校连续5年就业率达100%,市财政按生均1000元拨款,虽比许多职校幸运,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很多紧俏专业因买不起实验设备而无法扩大招生规模。致公党今年向两会提交的提案中说,投入不足,导致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特别是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缺乏、落后,有的学校缺乏必需的实验实训环节,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质量。

  “学校虽然建起来了,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认真经营,造成部分实习基地、实验室名存实亡。”

  虽然“十一五”期间中央将投入100亿元给职业教育,但由于多元投入机制的缺乏,目前职业学校仍主要靠多招学生增加经费,这又往往陷入“多投需要多招,多招必须多投”的窘境,“用昨天的设备和技术,培养今天的人,为未来服务”成为一些学校的现实写照。

  李进权委员建议,推进多元投入机制,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确保已出台的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政策落实到位,重点扶持,实行必要的倾斜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尝试把职业院校作为引资项目推向市场,通过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推行职业学校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有待加强

  “目前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工作由多个管理部门管理和参与,因体制差异造成了管理分散、各自为政、专业设置复杂、无序竞争、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这种局面亟须改善。”李进权委员认为,不少地方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等方面缺少宏观管理、统筹协调机制,致使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力得不到解放。

  李进权在调研中发现,目前,职业教育管理条块分割严重。教育部门和一些行业系统负责管理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学校、民办职业学校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负责职业技能鉴定和城乡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农业部门负责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高等职业院校分为省属和市属两类。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不少地方在专业设置上严重重复,办学质量参差不齐。据上海对本地中职学校的统计,开设“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学校数多达一半以上,开设会计和文秘专业的学校数也在30%左右。“资源有限,办学却又雷同化,显然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李进权认为。

  对于该如何加强统筹和协调,强化对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李进权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尽快建立职业教育统筹协调机构,实质性地协调各相关部委工作,对承担职业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各类职业培训工作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改变政出多门的状况;通过对经济社会、人口发展趋势和人才结构需求的科学分析,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研究;组成由行业、企业、学校参加的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产业发展前景以及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避免无序发展,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企业家期待怎样的城镇化:2014两会百名企业家调查解读
· 两会采访村官代表 谈新时期农村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 31名人大代表两会联名提交议案:为解救困境儿童修法
· 两会代表热议高考改革:怎样的高考不负十年寒窗
· 王平: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回不去家乡是悲剧
· 两会热点:建议尽快建立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
· 两会:企业家们的热点教育提案
· 两会代表委员:自主招生裁量权越大 腐败越大
· 两会代表委员谈就近入学新政:好政策如何落实
· 娘毛先:建议将藏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列入全国序列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公报显示:幼儿园在...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问答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
·2012年数据:全国在...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