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被隔离学生:我们的生活很充实
2003-04-30    记者 刘万永

字体大小:

  北京4月29日电

  到4月2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2001级学生朱磊已经被隔离整整10天了。10天来,朱磊经历了从感觉像“判了死缓”,到被各方关爱感动,情绪恢复平静的过程。现在,他最大的愿望是“出去后,尽快把落下的课补上”。

  4月19日下午,朱磊所在宿舍对门一位同学发高烧,被定为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当晚,与这名学生接触较为密切的19名同学,被隔离安排到校培训中心。

  “一个月前,还在赞叹校园的新绿粉红、春暖花开。10天前,宿舍楼里开始弥漫消毒水的味道。电话和短信的主题由春游变成了‘非典’。5天前的上午,我们还把其他学校有人被隔离当做天大的新闻,可就在那天下午,这样的‘新闻’就由我们亲自上演了。昨天还在宿舍里为着一个并不可笑的笑话而肆意大笑,今天,就只能在这两人一间的隔离房里,怀念那样的热闹了。”———一位被隔离的学生的日记,记载着隔离初期的感受。“那天,我们校医院院长打电话通知我们要实行隔离,整个宿舍没人说一句话。我的感觉像是被判了死缓,飞来横祸。”说起当初的感受,朱磊笑了,“不过两三天下来,大家就逐渐平静了。”

  学生情绪的稳定来自各方的关心。朱磊说,10天来,不断有人来看我们:辅导员、班主任、系领导、校领导。不断有人打电话慰问我们:家人、朋友、同学、老师。每天三顿饭,都是由后勤集团派人送来,质量特别好。经管学院也送来水果、零食,还送来心形的图画慰问。同时,医生每天两次量体温、检查,喝中药,叮嘱我们开窗子、晒被子,非常细心,“这些都让我们很感动。”

  就在记者采访时,有医生来到他的房间。朱磊说:“是给我们体检的。”

  隔离的学生并非无所事事。

  朱磊和其他同学来时,都带了课本。朱磊说,我们早上七点多起床,有一名同学会太极拳,大家一起打太极,然后准时吃饭。上午学习两个半小时,午饭、午休,下午继续自学,傍晚运动一会儿,晚上自主安排。“我们没有放弃学习,刚来时其他同学还在上大课,我们用手机短信联系课程安排和进度,跟着进度安排自习。现在学校停止大课了,我们就自己复习或预习。同学说,替我做了详细的课堂笔记,老师也给我们准备了讲义。五一以后出去,我会尽量把落下的课补上”。

  和朱磊一样,北方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一年级学生郑长宗也被隔离了。北方交大是此次“非典”疫情的重灾区,从4月24日开始,有三幢学生宿舍的373名学生被隔离,加上一些服务的老师,近400人。

  郑长宗说:“4月20日我们发现了最后一名疑似病例,以后就没有了。现在同学们人心稳定,昨天还举办了一场篮球赛,名字就叫‘抗非典杯’篮球赛。”被隔离的三幢学生宿舍楼为两横一纵,中间空地是一个体育场,学生们可以进行各种文体活动。为了降低“非典”病毒传播的可能,这场篮球赛缩短了时间,而且运动完马上洗澡消毒。

  据了解,为稳定学生情绪,北方交大在隔离区每天中午进行消毒。按学院和年级成立了临时小组,组织学习、体育活动等。学生干部负责通知各种事项,志愿者组织还对隔离区内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几天前,学校还为学生安装了热水器,解决了洗澡问题。“我们被隔离,但不是封闭。我们可以看电视,大二同学还可以上网。我们不仅关心“非典”疫情的发展,还关心其他大事。”郑长宗说:“我父母比我还着急,我打电话安慰他们,与其回家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别人,不如在学校更安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人大优先录取抗"非典"医护人员子女
· 广东高校非典时刻显示实力
· 北京高校师生“五一”期间不许离京
· 写给我亲爱的学生们
· 北京大学生激辩“该不该回家”
· 北京高校出台防“非典”学生行为准则
· 支持教育部措施 高校学子从容应对非典
· 北京大学拨款百万元建“非典”实验室
· 复旦启动五大“非典”攻关课题
· “非典”考验学生党员和干部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