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广东省教育厅了解到,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疫病灾情来临时,作为广东科技生力军的高等学校科研队伍,在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显示了广东高校的科研实力,同时也表明,高校科研正在走出象牙塔,在为现实服务中大显身手。
中山大学步入国际水平。原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后,成为广东最具实力的大学。在这次抗非典斗争中,新的中山大学充分显示了国内一流的科研力量,在抗非典的多项领域中承担了病原学研究项目4项,流行病学研究项目4项,疫苗研究项目2项,病毒快速检测诊断项目1项,防治研究项目3项。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在病原学研究方面,SARS病原基因测序进展很快,已成功获得了一株源自广东病人的SARS病毒全基因组精细图(覆盖率大于99%),和国际上已报道的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我们获得的与其它毒株有明显的差异,并发现SARS病毒株有插入突变这一现象,国内外未曾报道。SARS病原形态学研究发现患者病人的咽拭子感染VeroE6细胞培养后,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大量病毒,完全合乎SARS冠状病毒特征。与SARS康复患者血清进行免疫荧光反应检测,全部呈阳性反应;健康人呈阴性反应。同时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发现,与SARS病毒其它分离株同源性100%。
华南农大参与寻找病毒起源。为了弄清SARS冠状病毒疫源,华南农业大学参加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动物防疫监督总所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从5月初开始,深入到深圳、佛山、江门等地的野生动物交易市场以及SARS首发病例附近采集动物样品。终于对SARS病毒起源研究工作取得突破,调查组从蝙蝠、猴、果子狸和蛇等数种野生动物体内检测到SARS冠状病毒基因,已测出的病毒基因序列与SARS病毒基因序列完全一致。
广州医学院参与研制灭活疫苗。今年5月,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研究所参加了由广东省科技厅主持的,对“灭活SARS病毒免疫预防滴鼻剂”攻关工作。该项研究旨在短期内研制成用灭活SARS病毒干扰或阻断活病毒入侵人体的特异性免疫预防制品,供在第一线与非典作斗争的医护人员使用。研究人员在接触大量活病毒的危险情况下,经过20天的日夜奋战,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获得约2000毫升的高滴度病毒液,经灭活后,证实病毒已无感染性,与恢复期病人血清有良好的抗原性。经过毒性检测后,可制备成特异的“免疫预防滴鼻剂”用于临床,同时也为研制灭活疫苗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一军医大学研制快速诊断SARS病毒试剂盒。4月下旬,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接受广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关领导小组下达的快速诊断非典科技攻关任务后,立即展开了研制快速诊断SARS病毒抗原抗体试剂盒的攻关,他们与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合作,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SARS病毒特异性基因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鉴定,同时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M、IgG试剂盒。目前,正向省和国家药监局申请批准文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拿出最佳治疗方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收治非典病人45例。该院在治疗伊始就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最终45例病例全部临床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当北京发生非典疫情时,该院派出医生赴京汇报本院治疗经验,并向北京和全国推荐治疗方案。该院制定的中医治疗原则,被列入了省中医药管理局提供的非典治疗方案中。该院的多名中医专家被邀请参与国家和其他省市非典防治工作,还参加不少海外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