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863计划重大项目顺利通过了科技部评估验收。评估专家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在引领中国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工作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院长张启发院士代表“功能基因组”重大项目执行专家组汇报了“十一五”项目研发任务及完成情况。通过国内同行的共同努力,“功能基因组”研究项目进展良好,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实现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基因资源和技术基础;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平台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十一五”期间搭建起了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花生和番茄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平台的框架;家鸡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生产应用效益显著。此外,还形成了新形势下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开展重大项目研究成功模式。
“十一五”期间,“功能基因组”重大项目共计发表研究论文744篇,其中SCI收录527篇,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Science、Nature系列杂志上(影响因子大于20)发表论文10篇,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影响因子大于9)上发表论文51篇;获得专利授权109项,新申请发明专利263项,其中申请国际发明专利23项。新申请软件著作权3项,制定地方标准3项,培育和审定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动植物新品种38个。与企业合作产品研发16项;建立示范与产业化基地9个。7人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1人次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验收专家组在听取张院士项目执行情况汇报后,进行了质询和点评,认为“功能基因组”项目研发工作定位准确,农业生物类型布局科学合理,起点高,系统性强,重大农艺性状研发进展快,成效显著。中国从“十五”始有组织地开展农业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工作,体现了国家对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通过连续的项目与研究课题支持,已使我国部分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从过去在国际同类研究领域研究一般地位,到现今在国际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有较大的话语权,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科研成就,是专家们潜心研究和科技部的坚强领导共同努力的结果。
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中国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团队已成为国际植物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团队之一。据统计,2008-2010三年间,国际相关重要学术刊物上IF≥9.0杂志共发表水稻基因论文69篇,其中来自中国大陆高水平研究论文28篇,占40.6%,并近年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水稻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国动植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发展,“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在引领中国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工作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验收专家组由中国农科院方志远院士、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江苏农科院程顺和院士、浙江大学吴平教授、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朱桢研究员、中国林科院张守攻研究员、复旦大学杨金水教授等23名专家组成。验收会由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农业处许增泰处长主持。农村科技司郭志伟副司长参会并提出要认真对研发工作提出评估意见,凝练创新性研究内容和标志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加强对项目重大成果的宣传工作。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