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自主招生让老百姓记住的不止是一道道费思量的考题,更使逾十万有特长的青年人成功迈入大学校门,而更偏向农村等改革策略也让这一政策更趋向合理。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在近日召开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表示:“十年来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详细]
北约:打破“唯分数论”注重过程评价
北约由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组成。
北京大学相关负责人说,北约的特色是“不拘一格”。“自从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北京大学按照教育部相关政策要求,遵循人才选拔与成长规律,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与北大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相适应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新道路。”这位负责人说。
谈到下一个十年,他表示:“我们越来越强烈地体会到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制定2013年自主选拔录取政策时,明确地将招收‘学科特长突出、具备创新潜质’的高中毕业生写入招生简章,并且将其作为制定、评价学校自主选拔录取工作的重要依据。”……[详细]
华约:突出学科特长减少笔试科目
华约由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组成。
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围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清华在今年的自主选拔中将招生对象明确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同时,将笔试科目确定为两门,更突出对学生学科特长基础的考查,并在复试中更加突出对学生的专业评价,力求有效地对学科特长人才实现“精确制导”……[详细]
京都联盟:侧重逻辑思维让专业匹配学科特长
京都联盟由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首都高校组成。
谈到自主招生政策,北京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
“在报考条件方面,学校结合办学定位和学科特色,进一步细化了与学科门类或领域相适应的申请报名条件,学科要求和考生的学科特长结合更加紧密。学校把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专业分成了‘理工类、社科语言类、经管类’三个类别,每个类别又都设定了相应的报考条件。‘理工类’侧重选拔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的考生;‘社科语言类’侧重选拔阅读写作和沟通表达能力比较强的考生;‘经管类’则侧重选拔逻辑思维、数学运算和语言沟通能力比较强的考生。这些报考条件注重对考生进行整体全面的考查,不以考生高中阶段课程的考试成绩为条件。”……[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