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刘延东: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各级各类教育
2011-03-30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高海涛 摄)

  刘延东在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全球创业周峰会上强调: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各级各类教育

  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全球创业周峰会3月29日在上海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开幕式并致词。

 

  刘延东指出,创新创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增进民众福祉。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自主创业活动,把支持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创业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内容,形成了“政府促进创业、市场驱动创业、学校助推创业、社会扶持创业、个人自主创业”的生动局面,推动实现以创业促增长,以增长促就业,以就业促和谐。各国加强交流合作,分享创业经验,探讨创业教育,共同推进创新创业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专题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最新动态
  推荐阅读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综述
  推荐阅读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上海举行
  推荐阅读大学生创业:需要“自主”,更需要“他助”

  刘延东强调,加强创新创业,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要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各级各类教育,创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拓展创业实践基地,发挥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帮助学生创新创业。要建立协作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资金支持、税费减免、户籍迁移等优惠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造活力,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能创新、敢创业、创成业的良好环境。刘延东希望广大青年学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创新创业中实现价值、奉献社会。

  严隽琪在致词中指出,引导、鼓励大学生创业,支持有激情、有目标、有能力、有准备的年轻人创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希望各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设一个创业教育的开放平台,吸引各类企业和企业家、社会组织、学校等多种资源;在教育方式上,以应用为导向,以实践为途径。在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中,必须坚持体制机制上创新,必须坚持“公为先、益为重”的工作理念。

  万钢在致词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通过加强大学生创业载体建设,培育在校大学生的科技创业意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外部环境,探索建立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下一步要加大支持以大学生创业为代表的科技创业活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完善支持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创业载体功能,降低大学生创业成本和风险。

  来自世界96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组织代表和中国的创业教育工作者、企业家代表出席开幕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持开幕式。

  (记者 厉正宏)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刘延东: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刘延东:使教育成为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治本之计
· 刘延东:奋力谱写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新篇章
· 刘延东出席第十二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并致辞
· 刘延东强调:承担好科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 刘延东在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 刘延东:加快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 刘延东出席中美创客峰会暨中美青年创客中心启动仪式并讲话
· 刘延东被授予纽约大学“校长奖章”
· 刘延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德才兼备人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