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两项规范 7月1日起试行
2009-03-31  中国教育报  焦新

字体大小: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两项规范

《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和《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七月一日试行

  本报北京3月30日讯(记者 焦新)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研制的语言文字规范《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和《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于2009年3月24日发布,自2009年7月1日起试行。

  《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规定了现代常用字的部件拆分规则、部件及其名称。该规范适用于汉字教育(主要包括中小学语文教学、教材编写和信息技术教育,以及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学等)、辞书编纂等方面的汉字部件分析和解说,也可供汉字信息处理等参考。

  该规范中部件拆分的原则是:根据字理、从形出发、尊重系统、面向应用。具体拆分规则是:1.字形结构符合字理的,按字理进行拆分。如:“分”拆分为“八、刀”。2.无法分析字理的,或字形与字理矛盾的,依字形进行拆分。如:“朋”拆分为“月、月”。3.笔画交叉重叠的,不拆分。如:“串”不拆分为“中、中”。4.拆开后的各部分均为非成字部件或均不再构成其他汉字的,不拆分。如:“非”不可拆分为“ 、 ”。5.因构字造成基础部件相离的,拆分后仍将相离部分合一,保留部件原形。如:“裹”拆分为“衣、果”。据此规则,对3500个现代常用汉字进行部件拆分,得出514个部件。根据不同变体、简繁对应、形近等原则对514个部件进行归组,共归为441组部件。

  部件名称命名规则是:1.按读音命名部件。如:“口”的名称是“口(kǒu)”。2.按笔画命名部件。如:“丨”称为“竖(shù)”。3.按俗称命名部件。如:“辶”称为“走之”。4.按部位命名部件。如:“囗”称为“围(wéi)字框”等。

  依据以上规则,该规范给出了《现代常用字部件表》和《常用成字主形部件表》。《常用成字主形部件表》共包括305个常用的成字主形部件。在规范的附录中还给出了《现代常用字部件构字数表》和《现代常用字部件笔画序检索表》。

  《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规定了现代汉字中常用的独体字,给出了《现代常用独体字表》。该规范适用于识字教育、辞书编纂等,也可供汉字信息处理等参考。

  独体字是由笔画组成、不能或不宜再行拆分、可以构成合体字的汉字。该规范制定原则是:尊重字理、从形出发、立足现代、面向应用。确定现代常用独体字的规则是:1.字形结构符合字理和独体字定义的汉字。如:“一、乙、日、火、土”等。2.符合独体字定义的草书楷化的简化字。如:“专、书、东、农” 等。3.交重结构,不能拆分的汉字。如:“串、隶、事”等。

  依据以上规则,在现代汉字的范围内确定了256个现代常用独体字,形成了《现代常用独体字表》。为方便使用,该规范还提供了音序检索表。

  《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和《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都是推荐性标准,鼓励社会使用。这两项规范已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2016年国家语委全体委员会议召开
·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2013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 国家语委:大力加强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
· 2013年国家语委全委会议召开 李卫红出席讲话
· 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在京召开
· 2012年度国家语委全体委员会议召开 李卫红出席
· 国家语委召开2011年度全委会 李卫红出席并讲话
· 国家语委会议介绍《语言文字规划纲要》研制
· “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活动颁奖 87人获奖
· 国家语委:中国将建立语言文字能力立体化测评体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