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高校综合改革
钱学森之问与创新人才培养
2015-03-26  中国教育网络  

字体大小:

  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围绕在我国高校上空的巨大命题。2005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去看望钱学森先生,钱学森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先生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这成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在这之后,引发了社会广泛的讨论: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成规模的创新人才?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反思也一直不断发酵。这也成为许多大学校长持续关注的重心。不久前,南方科技大学第一任校长朱清时教授接受采访时说,钱学森之问一直缠绕在他心头,之所以想在南方科技大学做一些实践,也是源于对钱学森之问的思索。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根植于一种环境与文化中。大学面临着几个问题:大学是否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挑战?是否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持续的学习和探索欲望?是否使他们具有生机勃勃的学习动力和生命力?当他们具有不同于传统的构想时,我们如何保持宽容并提供足够的支持?

  可以看到,在清华大学的教改中,许多环节都围绕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点:无论是以学为主的转变,还是在本科人才培养中推进通专融合,包括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混住,以实现在学生群体中的思维交流,促进各专业学生的融合……种种的举措结合在一起帮助实现这个目标。但也正如陈吉宁所说,“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来自每一门课程、每一个培养环节的训练。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长期的培养、熏陶中形成的。”

  同时,陈吉宁表示,要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激发和培育学生的企业家精神、首创精神、团队精神。企业家精神不是企业家独有的。“清华学生无论将来做学问、搞管理还是办企业,都很需要这种精神。在创新致胜的时代,创业家将成为真正的社会骨干。我们要通过第一、第二课堂等各种途径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为此,清华大学已经建起了创新实验室(X-lab)、创客、学生兴趣团队等多个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同时创办了清华- 伯克利深圳学院,希望以打造全球创新人才教育与研究平台,培养科技领袖和未来企业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创新人才指数2021》发布
· 杜玉波: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
· 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召开 李卫红出席会议
· 中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遴选拔尖人才成首措
· 朱清时院士:求解中国创新人才培养困局
· 创新人才培养要把握几个关系
· 科技部印发《关于在重大项目实施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暂行办法》
· 怎样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体系
· 杜玉波: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6大突破路径
· 高校与工程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开局顺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