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逾七成花落高校
2016-01-11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近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出捷报:全国有120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揽获国家科技三大奖174项,占通用项目总数233项的74.7%,比2014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有67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数为125项,占授奖总数的53.6%,比2014年提高5.6个百分点。2015年度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花落中国科技大学,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被南昌大学摘得。

  来自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数据显示,在基础研究、重大原始性创新研究领域,高校继续领跑。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团队的“多光子纠缠干涉度量学”获得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国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3项,占授奖项目总数42项的81%,高校自然科学奖获奖比例比2014年提高22.3个百分点。南昌大学江风益团队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获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全国高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1项,占通用项目授奖总数50项的64%。

  在技术创新领域,高校也在发力。全国高校获得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108项,占通用项目授奖总数141项的76.6%,比2014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59项,包含一等奖1项、创新团队奖3项,二等奖55项,占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41.8%,比2014年提高4.8个百分点。

  另外,全国共有17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国防专用项目23项,占授奖总数的39%,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高校在全国授奖项目中继续保持高比例,说明高校的科研实力在不断提升,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周静表示,尤其是高校获得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充分体现了高校的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性创新研究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周静介绍说,在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审过程中,数学、生物、基础医学、力学、工程技术基础研究等5个评审组的授奖项目,全部被高校包揽,自然科学奖的授奖项目一般都是潜心凝练10年以上,很多项目都“落地有声”,获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这不仅说明他们研究本身具有前瞻性,而且还很接学科发展的“地气”,高校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中确实起到引领作用。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从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授奖数据来看,周静认为,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行业性强的高校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在突飞猛进,其实质基本上都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支撑。“目前,中国专利申请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但我们不仅要成为专利大国,更要成为专利强国,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力。”周静表示。

  据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的数据,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5个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受理项目和评审通过项目总数进一步减少,总数比2011年减少21%,进步奖减少近100项,减幅近35%。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
· 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常见问答
·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办法》政策解读问答
· 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办法》的通知
· 原创成果丰硕!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均为“十年磨一剑”
·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产生“双子星” 包信和团队、赵东元团队获奖
· 自立自强勇争先——透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 国务院关于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 重磅!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公布
·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顾诵芬、王大中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