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学术速成"成文科研究顽疾 评价体系重量不重质
2010-12-06    文汇报

字体大小:

  一名40多岁的文科学者刚刚评上教授,他的学术成果单上赫然写着:发表论文1000篇,出版各类著作100多本;一个影视学院的教授,一年可以把五本书的书稿交给出版社,每本书有20多万字……这是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学者们见怪不怪的成果产出速度。 

  相比理工科教授热衷于争课题、抢项目,如今的文科教授们忙于炮制论文、出版著作,重量不重质的功利化评价体系下,十年磨一剑的潜心研究近乎绝迹。“学术速成”,正在成为大学文科研究领域的一大顽疾。

  学术研究成流水作业

  复旦大学一名社科领域的青年学者告诉记者,有的教授从已经发表的文章中选出几篇拼凑成一本书出版,就变成了专著;有的教授把研究生组织在一起写书,一人写一章,一个月就能写出一本书——主编是教授,研究生都成了编写人员。“学术研究成了拼装车间里的流水线作业。”

  眼下,大量低水平、重复的论文充斥文科研究领域。沪上某高校管理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告诉记者,近年来在经济管理研究领域,关注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再利用的静脉产业,是一个新兴研究方向,从2002年发表第一篇文章起,国内一大批重复概念的文章相继发表,以至于能够查阅到的文章都是重复的,真正有见地的文章很少。

  “追踪热点和应景的研究多,为了更容易被杂志看中,根据当下研究热点炮制论文的也不在少数,研究立场也随风倒。”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朱春阳曾经很困惑:1996年之前,我国学者对西方报业集团的研究以批判为主;而当1996年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成立之后,还是同一批学者,却大谈报业集团的好处。“后来我搞清楚了,批判的框架来自于传播政治经济学,而建构性的框架来自于媒介管理学,但是你的立场在哪里?这种跟风式的研究带来了直接的利益,却让年轻的学子陷入巨大的困惑。”

  对待课题,同样速成。由于高校注重申报课题而不是完成课题,很多人把主要精力放在课题申报上。一名青年教师看到,身边有的课题大户到课题结题时,就拼凑一些文章用课题经费出书,然后请来相关专家评价,以应付考核。即便是对中国现实问题的研究,也多从西方研究学者那里借理论标签。

  一家核心期刊的杂志编辑感叹,在一个“学术速成”的年代,接到的大量稿件都是拼凑的,没有对学术的敬畏,校园里弥漫着一股浮躁的学术风气。

  评价体系重量不重质

  在上海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聂永有看来,“学术速成”现象呈蔓延趋势,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密切相关。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考核和职称晋升,普遍是看量化指标。这样,成果的数量以及档次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大干快上,追求“短、平、快”成为很多人的必然选择,大量的学术垃圾应运而生。“大家都比谁的数量多,谁踏踏实实做谁倒霉。”

  复旦大学一名社科专业的讲师告诉记者,职称评定中,一般以论文数、项目数、专著数、奖项数排队,迎合这个评价标准,篇目数量上去了,待遇就有了。结果,学者们关注的是论文的数量和发表论文杂志的档次,是不是核心期刊成为投稿者最关心的事情。事实上,所谓的核心刊物,发表的文章水平未必一定高,但简单的分类造成大量的投稿涌向那些所谓的核心杂志。而在缺乏有效监督措施的背景下,一些纯粹以敛财为目的的杂志反而如鱼得水。据了解,特别是在一些二、三线的高校,对核心期刊的考核特别看重,对发表文章的奖励可能和一个教师的年薪相等。本专业的国内顶级刊物的一篇文章,有的高校可以奖励10万元。

  朱春阳看到其中的一个怪圈,发文章越多,越有名气,也就占有越来越多的学术资源,发文章就越容易,这样就陷入了考核机制中的循环怪圈。

  朱春阳说,医科有相对客观的标准,如果只有一篇文章,但是这篇文章的影响因子在40以上,就认定有评定高级职称的资格。但是文科评价没有相对客观的标准,没有对质量和研究能力的评定,数量成了唯一的标准。

  “以前说,写一本书,吃一辈子,现在如果是写一本书,早就完蛋了。”朱春阳幽默地打了个比方,“孔子在今天也评不上副教授,因为他述而不作,论著都是后人帮他整理的,按现在的体制,只能追认他教授了。”


  相关报道科研也有“潜规则”?科研不该是做“命题作文”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文科研究搞原创有那么难吗
· 是什么牵住了青年科研人员时间“牛鼻子”
· 完善评价体系巩固高教普及化
· 尚未形成自身学科文化及自有评价体系和标准——交叉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仍面临制度迷茫
· 完善评价机制 激发创新活力
· 评价体系的“病”要慢慢调理
· 李鸿飞:应建构一套适合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
· 失衡天平如何校准? 教学与科研,一碗水如何端平?
· 破“五唯”需建更多元的评价体系
· 民盟中央提案:改革高校科研评价体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