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为创业趟路 广东大学生争做“技术股东”
2003-04-08    记者 林洁

字体大小:

   记者近日在采访第七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决赛时发现,广东大学生的科研方向已大量地聚焦市场,而且还有不少大学生开始研发产品作为将来自己事业发展道路上的敲门砖———实施技术入股,由此迈向自主创业的道路。

   大学生争做“技术股东”

   设在广东工业大学的广东省第七届“挑战杯”科研作品展示现场,有一个小小“巡逻机器人”吸引了众多的“眼球”。这个装上了光电传感器、 CCD摄像机和超声波传感器的机器人,可以进行轨迹跟踪、实时避障、自动报警。

   “孕育”这个机器人的是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陈华志和3个机电专业本科生组成的小团队,从构思到成品诞生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他们正在考虑,怎么才能把这个小机器人推向市场,把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

   陈华志充满期待地说,不要小看了这个小机器人,它造型轻巧、探测灵敏,而且造价低廉,适用于超市、大型物流仓库的管理。如果有商家注资,他们以技术入股,肯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记者发现,像陈华志这样,希望通过技术入股方式转化科研成果已经在大学生中形成了一种潮流。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生钟诗龙的药物体外动力学模型去年获得了国家专利。他认为,作为一个高级专业人才,不可能从产品的研发一直跟踪到市场销售,因此他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以技术入股的形式走向市场,而自己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

   打通技术入股之门

   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变成股份,注入到企业生产过程,再通过商品买卖获得自身的价值,这是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的观念创新。但是,与专业的研发机构相比,大学生的科研作品往往还不够成熟,不能一步到位地达到市场要求,技术入股是否能实现“出校门,创事业”,还要打一个问号。

   长期辅导大学生科研的广东工业大学校长张湘伟教授给记者的问题做了诠释。他说,大学生的科研成果略显稚嫩,但是他们惊人的创造力、发现力往往是突破市场的利剑。比如,现在读大二的广工大学生黄子炀就发明了向日葵式太阳能路灯,并于去年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还有同学发明了可以能“制止”打鼾的电子枕头……这些看似异想天开的发明创造,恰恰是大学生技术入股的本钱。

   “但是,大学生科研作品想要走向市场还需要一个好的机制。”张湘伟感慨地说,“挑战杯”竞赛为高校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突破了大学以往以课程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自主立项搞科研,从而激发了大学生巨大的创造潜能。

   的确,高校都把“挑战杯”竞赛作为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智力引擎”。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该校每年投入100万元,有意识地选择了一批优秀的“挑战杯”竞赛参赛作品,通过不断完善,提高了它们的技术含量。两年来,有30多件作品获得了专利,作品技术转让金额超过了100万元。

   技术入股要巧借专利保护伞

   无疑,技术入股的理念走在了高校学生就业改革的前端,但是随着这股热潮在大学生中不断升温,技术入股对缺乏商业经验的学子们而言,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大学生只是埋头苦干,急于把手上的科研成果转让出去,而忽视了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从而又走入了技术入股的另一个困境。

   事实上,“挑战杯”竞赛的优秀作品尽管可以撩起商家的投资欲望,但是由于很多产品技术尚未成熟,还处于毛坯状态,在生产和投放市场的过程中,往往还需要企业的进一步打造。在这个过程中,常常容易引起知识产权的纠纷。

   怎么办?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建新教授认为:“一定要用专利作为武器保护自己。”他指出,目前的大学生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高校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申请专利,避免纠纷。

   广东工业大学校长张湘伟向记者介绍了这方面经验。他说,广东工业大学一直都很重视保护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甚至把学生的专利成果保护纳入到教师的管理体系中来。学校希望手里拥有科研成果的学生要懂得主动地寻求学校的帮助,巧借专利这把保护伞,用学校的“大锤”敲开技术入股之路。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国际程序设计大赛落幕 中国大学生"世界最聪明"
· 传统模式的校运会面临挑战
· 大学生考后要分花样百出
· 学愚公,不要学智叟
· 问题出在学生身上 根子不在学生身上
· 在哪里失落了共同的歌声
· 李开复:给学生更多机会发现自己的兴趣
· 北京学生设计纽约新世贸得到美方高度评价
· 高校学生心理咨询:犹抱琵琶半遮面
· 大学生文明 从关掉手机开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