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学术理性系列谈三:关于学术传播
2018-03-20 主编微讲堂 李志民

  科学具有理性特征。学术研究需要理性,这已是毋庸置疑的集体认知,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构想,严谨实验,得到有价值的研究发现或结论,客观、真实地撰写出研究报告,而后就需要将这些成果固定下来并尽快传播出去。为了得到学术界广泛承认,也让社会成员分享到客观的新知识,理性的学术传播十分重要,这也是科学的使命之一。

  学术传播的渠道种类较多,一般分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方式。非正式的方式诸如信函往返、电子邮件、会议交谈、虚拟学院、学术社群交流以及学术网络仓储平台等;正式的传播方式包括学术会议报告,多数情况下是指文献形式的传播,如一次文献类的图书、论文、文集、研究报告等,二次文献类的索引、摘要、百科全书、评论、年鉴、指南手册等。形形色色的传播媒介万变不离其宗,即理性传播。

  学术传播的理性至少包括学术会议表述的理性、选择发表载体的理性以及成果转化或新知识普及的理性。

  学术会议表述的理性

  学术会议的与会者通常是同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会议有着促进科学发展、学术交流、课题研讨及确认学术发现优先权等明确的学术目的与学术需求,具有广泛性、权威性、新知识性、高互动性等特点,是新成果新发现的集中传播场地。但是,当前我国学术会议资源分散、信息封闭、交流面窄,参会的研究者面对仅有的会议资源,为了使自己的汇报得到更多的关注,会不自觉地在报告中使用“开创”、“颠覆”等字眼,而研究成果一般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拓展,这样文字的使用,势必造成传播的不客观、不理性,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为解决因会议资源缺乏、信息封闭而带来的汇报浮夸等问题,“中国学术会议在线”通过实现学术会议资源的网络共享,为科学研究者提供广阔丰富的会议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学术会议网上预报、在线服务、学术会议交互式直播、多路广播和会议演讲资料点播等功能。极大丰富了学者对本领域学术会议参与和交流的愿望,拓宽了学者的视野,也对会议产生了良性监督作用,对会议中客观、理性表述等有积极影响。

  论文发表载体的理性

  会议上宣讲的研究报告,有些报告内容最终要以论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并通过期刊、学术网站等各种载体正式存档并传播。选择何种载体,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广大科研人员不可言说的痛,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宝贵的科研时间。

  学术交流的载体是逐渐演变的。最早的学术内容载体,无论是纸莎草纸上阿基米德的《方法论》,还是竹简刀刻的《天工开物》,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匹配的媒介。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之后的年月里,纸本载体的文献就成了首选,以专著或书信的形式在学者间传播交流。直到1665年,法国《学者杂志》与英国《皇家学会哲学汇刊》相继出版,学术交流基本脱离了书信邮寄,有了专门的学术期刊,为学术交流提供了印刷本平台。

  二战后,科技进步引发了论文数量的激增和期刊种类和数量的翻番,学术期刊百花齐放,各个领域都有为数众多的期刊类目,论文数量也在海量增长,这才开启了同行评议制度。同行评议大致有单隐、双隐和公开评议三种,同行评议的水平是期刊质量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之一,决定了期刊的影响力,并逐渐形成了论文引用量、期刊影响因子等评价方法。

  在海量论文产出的今天,期刊影响力却成为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成为了衡量学者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的考察依据,使得论文对研究成果进行分享传播的本来用途变成了与资金、地位、名誉挂钩的衡量标准;另一方面,学者为了让自己的学术成果在更高的平台上发表,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而甘愿长久的等待评审,等待出版,往往这一等就将新成果等成了旧理论,甚至等成了他人的研究成果,丧失了学术发现的优先权。

  论文载体除了要以影响力来考量,能否快速发表对研究者来说同样重要。在当今社会,科技成果日新月异,与生产力相匹配的互联网形态已深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电子商务、数字银行等共享经济新模式层出不穷,“互联网+”已是国家战略,与此相适应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阅读更是日常可见,作为创新前沿的学术领域,论文发表新载体的选择更应秉承这个理念,网络快速发表论文是大势所趋。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即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为满足科研人员第一时间传播研究成果,及时分享并快速交流,确认学术发现优先权的需求而创建的。打破传统期刊的壁垒,避免长久等待审稿发表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有效保护作者知识产权并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让论文回归本来的学术交流作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成立十几年来,一直秉承创办宗旨,对净化学术环境,促进科研成果快速传播、快速发展、快速转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真正理性的选择论文发表媒介,而不是唯影响因子、唯期刊名气而论,这是广大学者应仔细思考的问题,也是对自己的科研工作最具诚意的负责。真正的科学家,学术发现的优先权永远是第一选择。

  成果转化或新知识普及的理性

  环顾世界,重视和推进科学发展,是当今许多国家思想观念的主流与政策制定的依据。我国现代科学的发展历史较短,不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经历过科学的启蒙和科学革命的洗礼。普通民众对科学成果的认知和评判,很大程度上依赖媒体的宣传报道。媒体需要恪守职业道德,真实客观、深入浅出的将新成果、新知识介绍给普通民众,研究者自身也要遵守学术道德,避免在新闻媒体上炒作学术成果,夸大其实,应理性的描述学术成果的意义、作用,并切合实际的指导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做到高效、低耗的实现新科技成果的转化。

  学术成果历经科学研究阶段、会议汇报讨论阶段、论文传播分享阶段及成果转化知识普及阶段,每一阶段任务不同,要求相近,即都应做到真实、客观、理性,这是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操守,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要求,互联网模式的学术传播为实现学术理性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新方法和新工具,也将为全世界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协同合作环境。

  (主编李志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