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高校缘何斩获200余项国家科技奖
2012-02-21

  高校共获2011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214项

  自2000年国家科技奖励体制改革以来,全国共产生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3项,高校占12项(其中通用项目7项,专用项目5项)。这体现了高校科学研究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据教育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将探索高校协同创新模式,推进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实施高校“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积极组织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将新闻进行到底

  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三大奖——国家最高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高校共获得214项,占总数(295项)的72.5%。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57项,占总数的53.2%。

  透视高校科研成果获奖的背后,不难发现几个特点——不盲目、不短视、不僵化。

  ———— 不盲目 ————

  好的科研方向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

  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个好的科研方向是通往成功殿堂的第一步。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邱勇教授带领团队在新型平板显示技术领域不断演绎传奇故事。使我国新型平板显示技术领域通过多年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2011年,产品出货量国内第一、全球第二。而当初起步之时,邱勇经过了长达两年的思考和探索,才认准了初露端倪“新兴显示技术”。

  1994年,邱勇以一篇“与光化学有关”的论文结束在清华的博士生涯。他开始苦苦寻找未来的研究方向。最初,邱勇一心想要“做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但什么样的研究才符合这样的条件呢?在液晶材料研究方面,清华大学从上世纪60年代末期就在技术和产业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却遭遇了不少困难和挫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技术走向应用过程中固有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起点与国外差距太大,我们注定难有大作为。”邱勇在反思,“清华大学在发展液晶技术方面的经历对我有所启发,但更多的是刺激。OLED是一种新型平面发光显示技术,它提供的应该不只是巨大的学术研究的空间,还应该包括产业发展的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1996年,在博士毕业两年后,邱勇就带着一名本科生和一台二手真空设备开始了他的OLED研究之旅。起步之时他已经想好了,要追求学术与产业双赢的目标。

  通过十余年的不断探索,邱勇带领着他的创新团队终于突破OLED的多项关键技术,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掌握了完整的生产工艺技术,成功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2011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专题报道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