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监测到北极“臭氧洞”
2011-04-06 科技日报 李大庆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自主研制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在北极上空监测到一个明显的臭氧低值区,在该低值区内臭氧总量是正常情况下平均值的一半左右,部分地区的臭氧总量达到了臭氧洞的标准(220DU)。有关专家指出,虽然没有形成南极上空那样规模的臭氧洞,但由于北半球人口密度远高于南半球,臭氧低值区覆盖的范围内紫外线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比南极臭氧洞大得多。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携带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自2008年5月27日成功发射以来,在轨连续工作,运行状态稳定。中科院空间中心空间环境探测研究室王咏梅研究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继连续三年成功监测了南极臭氧洞变化后,这台探测仪又于上个月成功捕捉到了首次北极臭氧低值区生成过程。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研究员王维和认为,导致北极臭氧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寒冷的极涡内的极地平流层云,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释放出破坏臭氧的卤素原子。从卫星近年来同期监测到的北半球臭氧总量分布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三月份北极地区的臭氧含量很高,大部分地区范围在400DU以上,其中接近或大于500DU的区域占很大比例。而今年3月份北极圈内的大部分地区臭氧总量降到了200—300DU,部分地区达到了臭氧洞的标准。

  据了解,我国科研人员的上述空间探测发现与国外科学家的最新地面观测结果互相印证。据美国国家地理网报道,领导一个研究小组在北极从事臭氧监测的德国物理学家马库斯·雷克斯表示,在北极30个臭氧监测站获得的初始数据显示,在已经过去的这个冬季,臭氧浓度下降的情况比以往更严重。在春天来临之前,“第一个北极臭氧洞也许已经形成,这种发展速度非常惊人。不过,目前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专家称,臭氧浓度较低的地区可能向南已延伸到纽约上空,“皮肤癌的风险或将上升”。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