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2388枚清华简开始释读 《尚书》年内重见天日
2010-01-25 北京日报 刘昊

  今年年底前,已入藏清华大学一年有余的2388枚清华简将出版首批释读成果,届时,“焚书坑儒”之前的古籍原貌将得以重见天日。

  2008年7月,一批流散的战国竹简经校友捐赠,入藏清华大学。这批竹简的抄写时间确定为公元前305年前后。竹简文字大多书写精整,其中至少包含有63篇文献典籍,整个释读整理过程预计将费时10年以上。

  今年年底,《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将出版,向公众展示清华简的首批释读成果。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介绍,年底问世的释读篇目有9篇,包括《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其中,《尹至》、《尹诰》两篇述夏末商初之事,《程寤》、《保训》、《耆夜》三篇内容属商朝末期,《金縢》、《皇门》、《祭公》为周朝史事,而《楚居》讲述了楚国历史。

  9篇古籍“隐藏”在100多枚战国竹简中,许多内容系首次为今人所知。《尹诰》真本出土,意味着时隔两千多年之后,真正的古文《尚书》首次重见天日。

  《尚书》位于六经之首,是夏商周三代各种重要历史文献的汇编,是研究古史最重要的依据之一。目前,“清华简”中已发现多篇《尚书》,这次发现的《金縢》等有传世本,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相同,更多则是前所未见的《尚书》佚篇。

  除《尚书》外,“清华简”中还包含有类似《竹书纪年》的编年体史书,所记历史上起西周初,下至战国前期,记载了很多《左传》、《春秋》、《史记》等未有的史事。有学者指出,清华简中的古文原本《尚书》与编年体史书等重要典籍的发现整理,将有可能重写中国上古史。

  相关链接

  《尹至》、《尹诰》:有商朝大臣伊尹与汤的对话,以及两人如何灭夏的过程记载。《尹至》为《尚书》体裁,之前从未见;可能与《尚书·商书·汤誓》有关。

  《尹诰》见于《礼记·缁衣》所引。 “清华简”《尹诰》的出土可证明《咸有一德》为伪古文《尚书》。

  《程寤》在《逸周书》中列有篇题,但内容在宋朝后已亡佚。大意为周文王妻子太姒梦见商朝朝廷中长满荆棘,而周文王之子姬发(即后来的周武王)取周人之树种于商廷,预示周朝将要替代商朝。

  《金縢》篇,在今文《尚书》中可见,其中记载周武王灭商后不久卧病不起,周公为武王祈祷,愿代武王生病,其所祷告之语被置入“金縢”。

  《皇门》与《祭公》:出自《逸周书》,应是西周流传下来的文献,《皇门》与《祭公》两篇均相当完整,可据竹简修订传世本中大量错误。

  《楚居》:涉及的是楚国历史。与失传的记载有黄帝以来到春秋时诸侯列国的氏姓、世系、居(都邑)、作(制作)等内容的战国时期《世本》一书中的“居”篇类似,内容则详细记载楚国起源、楚王世系及历代楚王定都地点。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