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科技奥运:中国跳水“梦之队”的科研人张忠秋
2008-08-14 科技日报 赵雪

  跳水“梦之队”,正在“水立方”创造奇迹。记者与国家跳水队科研负责人张忠秋联系,只能在深夜。

  只有这个时间,才属于他个人。

  每天,他要早于运动员起床。晚上,等运动员和教练入睡、科研工作完成后,他才能休息。

  8月12日夜,记者又一次电话联系张忠秋。当他那充满激情的声音传来时,记者脑袋里忽然蹦出一个景象:2月19日,“水立方”。

  那天上午9时,“好运北京”美标第16届跳水世界杯赛比赛还未开始,张忠秋坐在记者席旁的台阶上,前边架着一架高速摄像机。

  “采集影像和生物力学分析不是有专人吗?”记者问。

  张忠秋说:“科研人员只进来了我一个。”

  在国家跳水队,生理生化检测、生物力学分析、营养监控、伤病防护以及心理调整等十几种常规科学训练手段,一直长年累月地有序进行,即使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重大比赛期间也不间断。为此,由10人组成的国家跳水队科研团队,也在长年累月地跟队训练。这次大赛,科研团队虽然只有张忠秋进入了现场,但是比赛期间的各项科研活动,仍然在他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我采集到的影像,都会在赛后进行力学分析并刻录成盘,发到运动员手中,为他们琢磨自己和对手的技术动作提供依据。”张忠秋边摄像边说,“现在正在跳水的俄罗斯选手萨乌丁和库纳科夫,是秦凯和王峰的主要对手。男子3米板双人主要是收集他们的资料。”

  “秦凯和王峰晚上稳拿冠军了吧?”

  “那是肯定的。这一老一小是发挥型和打硬仗型的选手,只不过是看高出萨乌丁他们40分还是50多分的问题了!”

  “依据是什么?”

  “我们有让运动员动作精细化和一致化做的生物力学分析。秦凯和王峰跳起来就像一个人,萨乌丁他们就差点了。在去年的世锦赛后,俄罗斯男子3米双人才换上这一老一少的组合,默契度还不到家。”

  “你一人在这里,队里其他的科研活动怎么办?”

  “跳水队每天早晚都有例会,我会根据领队和教练的需求,用电话向科研团队布置任务。现场工作我多做点,除了摄像,还要把现场声响和观众发出的嘈杂声录下来,回去训练运动员的抗干扰能力。”

  “你看,小王鑫在跳台上蹦蹦跳跳地干嘛呢?”

  “热身呗。这孩子特机灵,心理素质特好,一点不紧张,你别看她一会儿跳的时候成绩不是最高,但决赛时,成绩肯定好。”

  在国际大赛中,优秀运动员的临场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是取胜的关键。对此,跳水队将运动员参加大赛的心理调控和训练作为日常训练的重中之重,在使用常规的心理咨询以及自己开发的专业技术软件进行心理测试、训练和调控的基础上,编撰了一系列心理故事读物,让运动员讨论并进行演讲。

  张忠秋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自己是国家体育总局备战奥运心理专家组组长,“跳水队”奥运前集训的心理训练便近水楼台先得月,提前使用到他参与的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心理重点实验室“奥运期间中国运动员个性化心理调节”的研究成果。成果共分6部分:开通奥运心理服务网站,方便运动员打破时空限制,在线与专家对话;对运动员进行系统监控指导,进行个性化专家心理咨询服务;用专门制作的电影科教片,帮助运动员认识奥运比赛规律和大赛心理调节方法;利用功能性心理音乐为运动员减压放松,提高睡眠质量,让运动员在赛时集中注意力;将可供多人同时进行的心理监测、减压调节技能训练等先进设备,集合到“奥运心理调节车”内,随时随地跟随运动员进行流动监测训练;发放奥运心理调节手册,让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贴身使用。

  张忠秋说,这些成果正在中国奥运代表团中全面应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