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都采用高配服务器和海量存储系统来实现数据中心的硬件配置,这两个项目可以说是国内大多数重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典型案例。其他高校也有类似的硬件结构,但是部分高校在硬件利用率、各种业务的支持、系统的后向扩展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     那么,在高校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更好地使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答案是实现服务器新时代的虚拟化技术、云技术和绿色节能技术。[详细内容]

  • 服务器:突破壁垒
  •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服务器作为高校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其发展进程与各高校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
  •     目前,多数高校的IT 基础设施因新增应用而日趋复杂,供需矛盾凸显。服务器的利用率低、能耗大乃至灵活性、可管理性、兼容性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攻破上述难题?业内专家认为,可以从CPU、虚拟化、集群技术、节能减排等方面寻求突破。“CPU核心的发展应该朝着更低的电压、更低的功耗、更先进的制造工艺、集成更多的晶体管、更小的核心面积、更先进的流水线架构和更多的指令集、更高的前端总线频率、集成更多的功能以及双核心和多核心等方向努力。”北京邮电大学张欣教授表示。[详细内容]
  • 暨南大学:服务器虚拟化解应用之困
  •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IT解决方案,其中云计算、虚拟化和IPv6已成为近年来最为热门的技术词汇,同时也是应对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的理想解决方案。暨南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面向全校提供网络和信息化的基础平台服务,除了提供网络接入,还通过数据中心提供服务器平台和各类应用,以满足学校以及下属各教学、科研和行政机构的信息化需求。
  •     虚拟化技术在暨南大学测试取得一定成果,学校还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重点针对开源版本的虚拟化技术进行深入测试,并通过横向比较来选取最适合高校应用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数据中心”虚拟化进程,在可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有效解决供需矛盾,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同时,服务器虚拟化不只切合当前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也是节约成本、提升效能的利器,更是构建高校“云计算”平台的基础。[详细内容]
  • 清华大学图书馆:服务器虚拟化提升服务质量
  •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从最初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纸本图书、期刊和资料的管理,到现在利用计算机直接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论文和资料的服务,图书馆用于支持自身运行和读者信息服务的服务器数量已经增长到较大规模,配套设施也得到了相应增加。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服务器从1996年的几台发展到2008年在使用的服务器数量达到110台,机房空间2次扩建,UPS和电源进行了3次改建和扩容,机房使用的空调也进行了3次扩容。
  •     服务器数量的增加,虽然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设备成本、维护成本、运行成本和人员成本地增加。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各个图书馆分别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服务外包、服务整合和虚拟化技术等。近年来随着PC服务器性能的大幅度提升,基于PC服务器的虚拟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采用这项技术来控制服务器总体成本。[详细内容]
  • 华北电力大学:校园信息化驱动服务器发展
  •     华北电力大学1999年开始建设校园网。伴随着校园网的发展,学校的服务器应用数量和规模也不断扩大。推动服务器不断升级换代的原因主要有:Internet的广泛普及;学校规模的扩大;信息服务系统软件的升级;校园信息业务应用不断扩展;新技术的采用。从学校使用服务器的经验来看,校园信息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尤其是教学资源深入开发和应用,是驱动服务器规模增加和升级换代的最主要因素。
  •     服务器发展规划:服务器是应用系统的重要硬件支撑环境,服务器的性能发挥效果直接影响到校务系统的运行效果。目前芯片技术飞速发展,服务器不断升级换代,以求能够满足业务及应用的需求。新一代数据中心投入运行,能全方位的为业务及应用提供保障,下一步的规划将是考虑充分发挥外部环境的价值,从而加快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助力。[详细内容]
  • 大连理工大学:打造数据中心云基础
  •     随着高校校园网的建设达到一定规模,校园信息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对数据中心的建设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能提供丰富、稳定、可靠的计算资源,满足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方面不断快速增长的需求。当前高校数据中心普遍面临发展速度快、人手短缺的问题,服务器虚拟化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之一。
  •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与信息化中心基于虚拟化服务器正在建设校园网数据中心云。目前校园网数据中心配备了16台高配服务器及2套FC海量存储,构成了数据中心资源池。原机架式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数据中心中基本都是学校二级网站,这些旧网站及新建的校内二级网站都已经构建到虚拟化服务器中。在虚拟化服务器中还建立了很多新的应用服务,如网上信息中心、精品课平台、教学成果展示平台等教学系统、高清视频点播服务、信息化建设中部分业务系统等等。甚至一些主机托管的需求也建立在虚拟化服务器中……[详细内容]
  • 中国人民大学:服务器成硬环境的脊梁
  •     中国人民大学自1996年10月用微波设备以126K带宽接入CERNET华北节点现在的十余年时间中,校园网经过两次大规模建设升级,发展迅猛。建立了万兆核心、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基础网络平台,并与CERNET2实现百兆IPv6连接,全校近三万个信息点,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和学生宿舍的53栋楼宇均接入校园网。同时,在校园网基础平台之上建立了两百间多媒体教室,五百台多媒体互动教学公共计算机以及校园一卡通平台。
  •     在“数字人大”硬件支撑环境的建设中,注重技术的先进性、硬件设备的高端品质、强大功能、卓越的处理能力以及一定的可发展性。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学校对硬件支撑环境的建设思路也有些调整,在追求高品质和先进技术的同时,把低能耗、低成本、易维护、兼容性和可持续性作为重要的指标。同时整合应用项目,梳理流程,使软件和硬件更合理高效地配置,使系统更加安全高效地运行。[详细内容]
  • 服务器发展的前奏
  •     首先,在计算能力方面,机器本身计算性能需要提高。单台机器的处理能力已经越来越强,CPU的集成工艺也越做越精细,单个处理器的核数越来越多,主频也得到了改进,超线程技术发展迅速,这些都能使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     其次是网络技术地提高。当做高性能集群时,需要把很多机器集群在一起做同一件事,机器之间的通讯很重要,保持数据的畅通就更为重要,这样能使高性能集群的效率有所提升。[详细内容]
  • 服务器技术风向标
  •     集群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除了最核心的计算系统、网络系统和存储系统等IT核心硬件设备,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调度软件与应用软件建设、运维及应用支持、管理员及用户培训等等。
  •     大部分集群系统在建设初期往往只重视硬件设备地建设,而忽视管理运维、高性能应用软件支持和培训等方面的内容,造成了项目建成后应用缺乏,应用支持能力差,系统用户满意度低,集群使用效率低等问题,所以……[详细内容]
  • 打造服务器核心竞争力
  •     目前服务器涉及芯片组、操作系统和CPU三个主要技术领域。
  •     芯片组几乎决定着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包括CPU的类型、主板的系统总线频率,内存类型、容量和性能以及扩展槽的种类与数量、扩展接口的类型和数量。如果说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那么芯片组就是计算机的躯干。芯片组要求有良好的兼容性、互换性和扩展性,对稳定性和综合性能要求也最高。操作系统则决定了应用软件的开发标准……[详细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1994-2010 CERNIC,CERNET 京ICP备0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