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北京论坛 > 学术简报
北京论坛(2007)哲学分论坛学术简报(一)
2007-11-03  北京论坛  

字体大小:

  2007年11月2日下午,北京论坛哲学分会场第一场讨论在人民大会堂云南厅举行,来自中国、美国等地的学者专家围绕“爱智与弘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展开了讨论。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赵敦华教授等主持。

  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成中英教授首先发言,题目是《奥林匹克精神下的希中形而上学与伦理学》。他认为,奥林匹克精神代表了世界与人类精神健康的发展,其中包含了自我锻炼、激励理想、积极上进、共同世界的友谊、可信赖的行为规则等重要因素,我们可以结合中国儒道传统建立新的奥运精神。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古希腊的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传统与中国的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传统相连接,以便在古希腊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统一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奥运精神。

  浙江大学的陈村富教授在其发言《古希腊的人文奥运精神》回顾了奥运竞技体育形成的过程及其所体现的希腊精神,并对古希腊哲学家对奥运的反思做了探讨。他认为,古希腊的运动会体现了希腊人在重视智慧,精神陶冶的同时,关注健全体魄,倡导德、智、体、美平衡发展的理念。古希腊哲学家毕泰格拉斯、色洛芬妮、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对奥运精神都曾进行过深刻的反思。

  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安乐哲发表题目为《儒家多元主义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对中国儒家的“内圣外王”思想和西方康德的崇尚理性和对道德律服从的理论进行了比较,他认为尽管中西哲学表述方式有深刻的差异,但是二者能够也应当在一起对话交流。中西哲学表述方式给我们提供了挑战单方自足的、潜在的生长性补充。

  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Roston Neville教授发表《奥林匹克运动和“礼”的力量》的演讲。他认为,在奥林匹克运动开始时,古希腊面临着城邦、种族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但古希腊通过礼仪的制约,克服了这些问题,奥运会提供一个所有群体在一起友好竞技的平台。中国北京奥运在有着悠久礼仪传统的国度举行,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北京奥运的“礼”的品质会成为下一阶段全球和谐发展的标志。他感叹到:“中国,这个对儒家礼的观念有着深刻理解的国家,拥有举办明年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机会是多么的理所当然。”

  来自加里福尼阿亚大学的Lisa Raphals认为古希腊和中国在什么是运动表演这个问题上很难进行比较。古希腊人将运动作为一种竞技,其中有胜有负,但他们也有把美德置于胜利之上的道德比量。而在中国的运动中,表面上看起来是竞争性的运动,可能只是为统治者或者神的表演。她的发言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1、赛场表现和公平竞争;2、身体的自我锻炼和内在美德;3、违规欺骗问题。

  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者田辰山在其《一与多,人文奥运哲学基础》中认为,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领先从神性到人性、从一元到多元。随着奥运会即将在中国北京举行,中国传统的“一多不分”、“多一相通”的哲学意识正在注入世界性的“一”与“多”向互系转化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哲学分论坛演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
· 余纪元:哲学世界中的“居间者”
· 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相悖还是相容?
· 语言分论坛:聚焦早期汉译佛典语言得失
· 自由气氛中寻求交流与合作:北京论坛(2007)大学校长联谊会举行
· 移植模仿还是因地制宜?中日学者在公司治理战略上达成共识
· 和谐共荣多元发展:北京论坛(2007)胜利闭幕
· 当历史遇上前沿:高科技如何为文化遗产保驾护航
· 企业社会责任:靠法律强制还是道德约束?
· 企业责任分论坛:法学与管理学深入对话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