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聚焦浙江推进教育现代化:改革架起“康庄道”
2016-09-05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中国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杭州的诗句。800多年之后,浙江高校的4000余名大学生,从诗中找到灵感,将自己的志愿服务团队取名“小青荷”,为G20杭州峰会服务。他们用微笑、礼仪、细致的服务,向世界展示现代中国学子的良好形象和气质。

  培养怎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世界教育的命题不外乎于此。在浙江大学生志愿者身上,我们看到了现代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浙江教育正在加速奔向现代化。

  基石:10万平方公里的教育均衡

  一提到现代化,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高新”“信息”“尖端”这些高大上的词语。但在浙江人的治学逻辑中,“均衡”恰是最重要的基石。

  浙江地域面积10万平方公里,“七山一水两分田”。特殊的地形给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带来难题,教育更是如此。

  2005年,大学刚毕业的雷郑涛回到衢州老家,在柯城区下村完小当老师。当年的完小只有一排矮平房,8名老师挤在一个办公室,操场是一片黄泥地;教室里还有碎裂的黑板,布满钉子的课桌椅……看着简陋的教室,雷郑涛心里很不是滋味。

  两年后,柯城区在国内率先实行“城乡一校两区”改革,下村完小由城里名校托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紧接着,赶上浙江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学校建起三层教学楼,有了电脑房、钢琴房、多媒体教室,破旧课桌椅换成了可升降课桌……“村子几百年历史上,头一回有了像模像样的好学校,在这里教书我们安心了。”雷郑涛说。

  下村完小的蜕变,是浙江教育均衡的现实缩影。近10年来,浙江出台了一箩筐政策,用钉钉子的精神扎紧教育均衡的篱笆。其中,最有力的两击重锤,就是“零择校”和“城乡教师交流”。

  浙江海宁,全国经济百强县,几万块钱的“择校费”对这里的家长来说不在话下。但从2007年起,这扇“后门”关了。小学、初中新生入学实行就近原则,以户口划分学区,政策见报,专员监督。

  有两个例子很有说服力,一名教育局退休干部想给孙女“选”所好学校,遭到了回绝。外来务工人员张明,没有多出一分钱,就把孩子送进了家门口的学校。

  2011年,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史上最严的择校禁止令”,全面推进“阳光招生”和“阳光收费”。

  生活给你关上一扇门,也同样会为你开一扇窗。

  从2013年开始,浙江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实施交流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达到10年、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12年,纳入交流对象范围。进入农村的教师,在津贴、培训、职称评定上都享受优惠政策。实施第一年,交流人数接近1万。

  嘉善五中是一所农村学校,多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名师。自从嘉兴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杨晓霞由嘉善一中流入该校后,第一个学期她就上了17节公开示范课。“鲇鱼效应”迅速激发了该校教师对教学的思考与研究,有3人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而最终受益的是当地农村的孩子,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够听到全县最好的数学课。

  刚性的“零择校”和柔性的“城乡教师交流”,重新调整了政府对教育的资源配置,让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2015年,浙江省90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标准,居全国前列。

  路标:“选择性”教育改革

  马麦莎是台州市横湖小学五年级的一名普通学生,今年开学以来,她觉得上课这件事变得不一样了:作文课不再是写作文,变成了说作文;数学课不再只是公式和计算,而是让同学们自由讨论“1亿有多大”。“现在上课变得有意思了,课程种类很多,我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马麦莎说。

  但在过去,浙江的学生并没有那么多选择。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所有学校一样的科目、一样的课程,“考试”是学生唯一的选择。这样的现象,在同处东亚的日本、韩国也很普遍。

  2007年,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带队到芬兰考察基础教育改革,走访一所只有20多名教师、200多名学生的中学时发现,学校每学期开设200多门课程,这让所有参观者大为震惊。

  浙江决定作出改变,把改革重点放在难度最大的高中阶段。从2012年起,高中必修课学分从116分减至96分,选修课学分从28分增至48分。同时实行走班制,学生不仅选课程,还可以自主选择班级,“一名学生一张课表”。之后,类似的改革也在中等职业学校和义务教育学校中推行。

  选课走班,是一场意义深远的“破冰之旅”。它让学生可以主动选择,并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传统教育“工厂化流水线培养人”模式的根基。

  那么,高考呢?

  也得改!早在2011年,浙江就推出“三位一体”招生改革,即高校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高校综合测试(面试)成绩3项综合在一起录取考生。今年,有8所高水平大学在浙江招了1200多名学生,其中不乏清华、北大等国内顶尖大学。

  更为重磅的方案出现在2014年。按照“新政”,2017年浙江高考不再分文理科,实行统一高考与高中学考、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相结合。除语文、数学、外语3门是统一必考科目外,考生根据自身兴趣及想要报考学校和专业的要求,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我选了政治、地理和化学这3门课,其中政治、地理特别喜欢,我愿意为此花上更多时间。”台州中学高二(11)班学生赖恬心说。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个以‘选择’为主旋律的改革,会全面开花。以前那种育人的统一标尺,会完全改变。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群孩子的成功。”刘希平说。

  视界:教育与世界“握手”

  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大省,成千上万的浙江人愿意走出家园,去寻求与这个世界更多的连接。这里的教育亦是如此。

  李响,一名30多岁的浙江大学毕业生。他创办的公司发明了智能可穿戴近视防控设备“云夹”,可以在使用者阅读时间长、用眼角度倾斜、读书距离较近时,用振动提醒矫正姿势、调整距离。他说,希望到2025年能够帮助1亿人提升视力能力或体验。

  杨金龙,一名23岁的杭州技师学院教师。他对喷漆技术的钻研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在巴西圣保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杨金龙摘得汽车喷漆项目的金牌,实现了中国零的突破。他说,以前的手工艺人都是真正的工匠,追求精益求精,我们这代人要把这种精神找回来。

  从尖端人才到普通工匠,浙江师生走出校园,牢牢地与世界、与市场握手。目前,浙江大学生自主创业率已经超过5%,而全国的数据是2%。浙江最顶尖的高校——浙江大学,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高校第一位。1/5的中等职业学校实行现代学徒制,中职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这些数据的背后,可以看到教育的身影。

  浙江是全国第一个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省份,省财政厅为此专项提供扶持资金。现在,浙江的普通高校全都建起了创业学院,有专业的创业导师,每年培训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5万名,到2020年,人数将达到30万,相当于冰岛全国的人口。

  中职学校正在试行的现代学徒制改变了原来由学校主导的育人方式。学校企业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管理与考核。这让浙江的企业主们欢欣不已,因为这个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7%的经济大省,对优质劳动力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浙江人并没有为他们在教育上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他们与教育发达国家的往来十分密切。

  2005年诞生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校园、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学校采用英国诺丁汉大学原版教材,实行全英文授课,外籍教师逾八成,学生能够享受海外学习项目,并通过一些国际学生组织从事实习和公益活动,足迹遍布各大洲。

  2014年,浙江省与美国合作办学的温州肯恩大学正式建立。目前,浙江高校外国留学生总数超过2.5万人,占全省在校生总数的2.46%。全省高校建立了12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高校专任教师中有出国进修、访学3个月以上经历者近20%。浙江高校还在19个国家共建了23所孔子学院。

  据统计,浙江中小学已在世界五大洲近30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与国(境)外共建了1232对友好学校关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省委书记表态:“全力支持”这所新大学!
· 浙江省发文:将支持建设更多“西湖大学”
· 3所高校获批博士点,10所高校拟新增硕士点!
· 官宣:推动省属高校跻身世界一流!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3年度项目答辩评审会评审专家名单
· 浙江某地人才新政:夫妻博士最高奖励160万
· 5年投资60亿!浙江省再添3大实验室
· 浙江省肿瘤医院、中科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工作人员招聘公告
· 2021年度嘉兴学院人才引进招聘公告
· 中国计量大学2021年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公告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