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高考该考一次还是考几次 委员提议社会参与讨论
2011-03-14    扬子晚报

字体大小:

  怎么为学生减负?高考该走向何处?昨天下午举行的政协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等多位教育界委员畅谈自己的看法。程天权特别指出,高考怎么改,希望大家都来发表意见,找到好的选拔方法。 

  高考改革

  “多考”好还是“一考”好,希望大家发表意见

  多校联考是一种有益尝试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都在采取“自主招生”的尝试,“北约”、“华约”也应运而生。

  程天权说,首先要看到的是,到目前为止,能够被社会相对比较普遍接受的就是考试的办法,我们知道考试也有很多的好处,但是考试也有很多的弊病。比如,一考定终身,很多人觉得这个机会少了点,总会有一些偶然性,平时成绩很好,当天考试状况不好,可能就失去了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可是如果多考的话,大家又觉得负担很重,学生始终很紧绷。

  “那么能不能把中学里的成绩作为一个主要的参考,然后用一个比较简单的考试办法,统考跟平时的成绩合起来。可是从现实出发,大家感觉到现实的社会诚信状况还不是很好”。

  程天权认为,目前出现的多校联考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我想,如果若干所学校一起来选择,你要把每个考官都打通了,做这件事情也不容易。”他表示,“两考、三考是不是比一考更好,我个人不能对这个事做论断,现在还是在尝试。希望大家都来发表意见,最后总能够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弊端比较少的选拔方法。”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害了很多学生

  刘长铭则认为,有很多社会上落后的教育观念甚至错误的教育观念左右着我们的教育发展。比如一考定终身,问题不在于一考定终身还是两考定终身,问题的关键在于考试能不能定终身。所以我们应该放弃和纠正以考试定终身这种落后的、错误的观念。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家长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句害了很多孩子、很多家庭的话,任何一个比赛也不是在起跑线上决定输赢。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更应该倡导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服务社会的理念,我觉得这才是成才的最根本的问题。”

  学生压力大也源于学科没特色

  与两位教育专家的思考角度不同,王康认为,现在全国有2000多所高校,但是这些高校目前的特色还不是很鲜明,所以才会让大家感到某一类学校的资源特别少,我们就是用一个尺度去评价学生,这是中国的高等教育,万人都去过独木桥的现象。

  他向大家讲起在日本的时候问一个日本的小女孩,以后你长大想干吗?她回答说,以后我想做理发师。问小男孩,你长大以后想干吗?他回答说,我妈妈是做豆腐的,我长大以后希望把妈妈的事业接过来,比妈妈做得更好。“他们想做的都不是什么‘大家’,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国家公民。”王康认为,如果我们2000多所学校都有2000多个不同的专业供我们的学生来选择,压力就会小一点。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全国1291万考生迎来2023年高考
· 今年高考结束了,高考未来再思考
· “硬核”科技元素贯穿今年高考语文试卷
· 又到一年高考时,应该让考生和家长知道高考的隐形功能了
· 加油吧,1078万考生
· 2021年高考时间公布 教育部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志愿填报指导
· 聚焦2020高考:今年高考题,看点在哪里
· 教育部 公安部联合指挥调度全国高考工作
· 防控常态化,高考如何战疫?
· 教育部: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好2020年高考工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