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坚持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
2010-08-02    新华网

字体大小: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日前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一幅宏伟的教育发展蓝图。

  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更是回应民意、惠及民生的教育改革路线图。

  1日,曾多次应邀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严隽琪围绕《教育规划纲要》的意义、亮点以及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 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记者:《教育规划纲要》是在我国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制订颁布的,请您谈谈这份文件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严隽琪:《教育规划纲要》对于我国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对于实现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对于指导我们解决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有里程碑作用的。

  《教育规划纲要》为我们设定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中国虽然要实现全面小康,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会存在,不能说全面实现现代化。但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中国的教育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中共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样宏伟的目标,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的雄心壮志。但我们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实国情也决定了我们要实现的是较低水平的教育现代化,我们还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

  我相信,《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对于我国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改革创新的精神追求 实事求是的教育理念

  记者:《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今后改革实践的行动纲领,您认为这份全长约27000字的文本是怎样体现改革创新的

  严隽琪:《教育规划纲要》在“20字”工作方针中--“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确立了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综观全文,《教育规划纲要》从多个层面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标准和要求,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追求:从观念上,强调公平、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从体制上,明确行政部门、学校的定位与分权,公办与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平等;从教学模式上,强调启发式与开放式;从教育手段上,强调推进信息化。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这是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提出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等多种人才的要求,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教育理念。


  相关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点击进入: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题报道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重庆实施义务教育条例 学校按随机原则合理编班
·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年效应渐现 教改直击体制障碍
· 九万里风鹏正举 写在教改纲要颁布一周年之际
·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教改纲要实施:变蓝图为施工图 智慧来自群众
· 刘延东:教改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 教改纲要解读: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权
· 解读《教育规划纲要》关键词
· 《教改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 教改纲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