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职教研究 > 综合研究
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
2003-03-06    蒋作斌

字体大小:

  [摘要]  职业教育的特色是由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的。职业教育比较明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三个方面。地方性与行业性体现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实质是发展的目的上,体现在办学的责任主体性和地方行业的差异性上。技术技能性特色,就是职业教育要突出对人才的技术和技能的培养,这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职业教育的市场导向性,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决定性,劳动力市场自身的不确定性上。要办出职业教育特色,首先要努力追求特色;要发扬优势,形成特色;要勇于创新,创出特色;要持之以恒,提升特色。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特色

  [作者简介]  蒋作斌,湖南省教育厅厅长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教育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湖南也是这样,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接近70万人,与普通高中的比例接近1∶1,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8.7万人,占整个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但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办学思想不够端正,办学目的不够明确。至今还有一些学校基本沿袭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思路,特别是开通升学渠道以后,竟转为以升学为目标,教学以考试为指挥棒,完全改变了办职业教育的初衷。二是与实际需要相脱离。有些学校不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就业需要来设置专业、组织教学内容,而是有什么条件就开办什么专业,有什么教师就开什么课程,培养的毕业生不被市场所接受,就业率极低。三是质量不高,学生学不到真正的本领,适应不了岗位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对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明确,对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存在模糊认识,学校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有些职业学校甚至没有办像。因此,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把职业教育办像、办好,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我想着重谈谈对职业教育特色的认识。

  二、什么是职业教育特色

  职业教育特色,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特别是它的内在矛盾的特殊属性所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提出:“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它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这就规定,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首先是有其它类型教育都具有的一般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同时又有其它类型教育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它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行业建设服务的;它是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的;它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这些特殊的属性,就确定了职业教育具有其它类型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和一些深受社会欢迎的职业学校的办学实践,我认为职业教育比较明显的特色体现在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三个方面。凡是这些特色明显的学校,就受到社会的欢迎,发展就生机勃勃。

  第一,地方性与行业性

  发展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的发展以及行业的发展服务,为人民的就业服务。黄炎培先生曾经说过,职业教育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己谋生,为群服务”。晏阳初先生也曾提出,职业教育主要是治愚、治穷、治弱、治私等。这些著名论断都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性。现代职业教育的功能已经大大拓宽,但出发点、落脚点同样离不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离不开为行业(企业)的生产服务。职业教育只有真心实意为地方和行业(企业)提供人才服务、技术服务和社会服务,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贴近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贴近人民群众的致富需要,地方政府才会满意,行业主管部门才会满意,人民群众才会欢迎,职业教育也才能够真正获得地方和行业的支持和重视,发展才会有生命力。职业教育离开了服务这一点,我以为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和政策规定,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主体在地方、在行业,这同样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地方性和行业性。地方和行业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积极性,来源于希望职业教育能够为地方和行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以此带动地方和行业发展,特别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职业教育的实践表明,职业教育要办好,也需要依靠地方和行业的优势和条件。比如,职业教育投入成本高,教学设备更新快,办学过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地方和行业的支持。地方和行业、企业了解自身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生产工艺技术特点,了解实际生产、管理和服务岗位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从而能及时并准确地指导职业学校调整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和培养规模。地方和行业能够提供学生获得技术技能所必须的真实现场和良好条件。所以,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切实依靠地方、行业和企业的深度参与。

  职业教育的地方性与行业性,还体现在地域和行业的差异性上。不同地方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开发方向和生产力水平也不相同,同样是农村,南方和北方的种植业、养殖业、餐饮业等就不一样,不同行业的技术结构、生产力水平也有差异,等等。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差异性,突出地方和行业的特点。

  第二,技术技能性。

  职业教育技术技能性,是由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是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尽管随着终身学习体系和教育“立交桥”的建立,职业教育将不再也不应该是“断层”的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继续升入到高一级学校深造,这种趋势还会发展,升学的人数还会增加,这是教育发展所必需的,但是和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学生相比较,直接升学的这部分学生毕竟还是少数。因此,只有让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掌握专业技术和熟练的技能,才能胜任就业岗位需要。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培养人才的教育应该有所侧重,有所分工。有关专家以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为标准,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大致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等四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因而同一类教育往往难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所有类型的人才,这就需要不同类型的教育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一般来讲,学术型人才主要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其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创新精神。工程型人才是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工程(或产品)设计、工作规划与运行决策,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以及开发设计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技术型人才主要是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成物质形态,如工厂技术员、施工工程师、车间主任、工段长、护理士、空勤人员等等;技能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区别在于技能型人才主要依赖技能进行工作,如技术工人、半技术工人等。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需要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等。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则更多的依靠职业教育包括专科、本科以及中等层次的教育来培养,不少国家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也是这样分工的。

  职业教育能不能明确这一目标,准确把握这一定位,是职业教育存在的基础和能否稳定发展的关键。像德国、澳大利亚、奥地利、荷兰、瑞士等国家,之所以具有发达的职业教育,就在于他们突出了人才培养的技术性、技能性。世界上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如北美地区的能力本位教育和培训(CBET)、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技能模块培训(MES)、德国的“双元制”、世界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小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和国际上广泛兴起的商业贸易模拟公司等等,之所以得到广泛推广,就在于他们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工作现场的劳动能力,适应劳动岗位的需要。在中国,许多职业学校能够持续稳定发展,也是因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技术、技能为核心,以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重点,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途径,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考核标准来主导和组织教学。

  当然,我们强调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性特色,并不是唯技术技能,也必须强调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包括迁移能力和把技能及知识应用于新的情景和环境中去的能力,如任务技能、任务管理技能、应急处理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职业教育面临六大难题
· 论职业教育面向世界
· “入世”之后,职业教育要尽早做好准备
· 安徽省农村职业教育调查报告
· 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研究
· 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驱动模式
· 大力加强职业培训 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 职业教育:中国“银领”的缺口有多大?
· 不断积累经验 实现规范目标
· 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举办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