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各校高招
高考解码:清华北大都参加的综合评价招生什么样
2016-11-15  人民网  

字体大小:

  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是未来高考招生录取的重要模式之一,2016年高考,上海9所高校在沪实施综合评价录取,54所高校参加浙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这些试点中,哪些信息值得未来的考生和家长关注?近日,人民网教育频道专访了清大紫育新高考与自主招生研究院院长宋晓垒。

  2016高考,清华北大都参加了浙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

  宋晓垒分析说,浙江是高考改革重要的试点地区,其改革经验具有较好的参考性和借鉴意义。2016年高考,浙江省有54所高校参加“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通过此途径被高校录取的考生达到7800余人。其中,省内高校有46所参加,此外还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8所顶尖高校参加到三位一体招生中来,特别是清华大学2016年高考在浙江的招生分配中,高考裸分的名额只有6个,远远小于三位一体的招生名额。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考入名校的途径选择中,考生要特别关注综合评价招生模式,关注综合评价招生的方式、流程以及评价标准来做好各种准备。

  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始于2011年,由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试点,之后参加的浙江高校逐年增加,2016年清华、北大首次参加。“三位”指的就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高考和综合素质评价(含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校综合素质测试)。在“三位一体”招生模式中,高校按一定比例将考生的高中学考成绩、统一高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合成综合成绩,综合评价并录取。浙江省教育厅在2016年高考的相关文件中要求: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总分的50%。宋晓垒介绍说,在实践中,很多高校采取了631比例,即高考成绩占总分的60%,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占10%。

  综合评价招生,多给想考重点大学重点专业的考生一次机会

  综合评价招生是对现行统一招生录取的一种重要补充,具体来讲是指高校依据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将考生的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高校考核结论及高校自身培养特色要求五个维度的考核结果合成综合成绩,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对考生来讲,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是一种全面而客观的考察和评价模式,特别是对那些目标是重点大学重点专业的考生来说多了一次机会。”宋晓垒说,这种招生录取模式本质上是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综合起来考察和评价学生,尽量消除以结果评价为主的招生模式弊端,尽量客观科学地选拔人才。

  高校综合评价招生,重点评价学生的哪些素质?

  在浙江、上海两地实施综合评价招生高校数量正在增加,投放的招生名额也在逐年增加。宋晓垒介绍说,对考生而言,需要尽早关注评价的模式和标准。高校评价学生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硬件,即成绩;二是软件,即个人素质与高校培养特色。

  考生若要提高胜算就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准备。一是成绩方面。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时,会将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校考核结论按一定比例计算形成,在选拔考生的过程中,这是一个硬件条件。其中,高校考核成绩包含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提示考生要注意高校的考试模式,按要求准备。二是个人素质和高校培养特色方面。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培养核心素质,培养自己的特长,在创新能力、在思维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提升,以达到高校要求。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高校试点综合评价招生不得采用自主招生办法
· 清华大学今年首次在浙试行综合评价招生
· 北外2016年首次试点综合评价招生
· 山东9所本科高校开展综合评价招生试点工作
· 北外高招首次启动综合评价招生 高考成绩占七成
· 全国1291万考生迎来2023年高考
· 今年高考结束了,高考未来再思考
· “硬核”科技元素贯穿今年高考语文试卷
· 又到一年高考时,应该让考生和家长知道高考的隐形功能了
· 加油吧,1078万考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