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教育均衡应当有尺可量
2012-07-27    新华网-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渐在更大范围推进。2011年,教育部与2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明确了具体目标和任务。但有什么标准,有何参照,用什么措施来保障达标,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实,急需建立一个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评估标准和验收办法。

  放眼全球,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一些国家纷纷通过行政干预,力求让教育从起点实现最大化的公平。纵观国内外经验,不难发现,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制定一个标尺,来衡量均衡发展的程度;制定一系列措施,保障达到这个标尺。“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非常明显的国度,更需运筹帷幄,从国家层面统一度量。

  教育部于2012年颁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决定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启动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办法》的最大亮点,是回答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标准,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清晰可鉴。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要通过评估认定,需三方面达标,即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得分须在85分以上,小学和初中的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和0.55,公众调查满意,而且这是最低标准,各省(区、市)的评估标准不得低于这个标准。为便于操作、利于指导,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指标及要求,在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等方面规定详细;对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提出了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要求达到本省(区、市)基本办学标准。还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程序,主要采取县级自评、地市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的自下而上方式进行,从而实现以评促建、层层把关、体现国家意志、接受人民监督的初衷。

  与以往督导评估体系相比,此次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更加强调科学性,运用统计学常用差异系数的计算方法测算,用国家教育统计数据说话;更加强调开放性,既规定了国家统一指标,又允许地方结合实际适量增加指标,既提出了面向全国的最低标准,又允许地方确定更高的评估标准;更加强调公众参与性,由专门人员对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群众,通过问卷、走访调查。办法的出台,将督促地方政府进一步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要求,切实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神圣职责,督促各地自查自评、自我诊断、自我完善。义务教育因不均衡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将因此得到缓解或基本解决。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若一蹴而就,促成的就是低水平、不稳定、无保障均衡,流于形式的假均衡。我们还将研究制定省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努力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 的战略性任务。让优质教育资源的阳光照耀更多的孩子,让义务教育的雨露滋润每一个家园,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和夙愿。(教育部督导办主任 何秀超)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会在长春召开
· 教育部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进展情况答记者问
· 教育部:全国一成地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刘利民:深化改革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
· 义务教育事业进入新时期
· 教育部: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 中国教育十年综述之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中国步伐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能“只闻楼梯响”
·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