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
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受访 大学应享有自治权
2010-11-22    黑龙江晨报

字体大小:

  他曾是全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却在22年前提早被免职,他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兴衰的见证者,他今年78岁,右耳聋了,右手也不能写字了,但他依然不避刀俎,不停地为中国教育改革呐喊

  继出版《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后,前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先生的新作《中国高校之殇》付梓。

  该书不仅收入了刘道玉先生著名的檄文《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还将近年来撰写的有关大学改革的文章进行了精选收录其中。在该书的序言中,刘道玉说,他热爱教育甚至胜过了自己的生命,看到大学之乱象,倍感痛心疾首,之所以写文章痛斥歪风,实乃良心驱使。在新书出版之际,刘道玉先生抱着“有问必答的态度”接受了记者采访,他强调说,在这篇访谈中,他丝毫没有掩盖自己的观点。

  大学教育乱象何来?

  钟刚:您的新书《中国高校之殇》,从字面来看,您认为中国大学精神已死?

  刘道玉:“殇”本来是指死亡之意,当然不能说我国高校死亡了。我是借用“殇”字来形容我国高等教育在“大跃进”中所受到的伤害,甚至可以说是伤痕累累。不过,用“殇”字来形容大学精神丧失是恰当的,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传统的大学精神已基本死亡,包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风也都荡然无存了。

  钟刚:您认为目前中国的大学变革,最首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

  刘道玉:根据矛盾论的观点,在诸多的矛盾中,一定有主要的矛盾,抓住和解决了主要的矛盾,其他次要的矛盾就迎刃而解了。那么,什么是我国高等教育问题的主要矛盾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要看看:为什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寸步难行?高教上乱象又怎样造成的?问题的根源就在教育部大一统的集权领导体制,垄断了一切教育资源,把持着一切教育决策与管理权,剥夺了大学本应享有的独立自主权。在这样的体制下,谁敢越雷池一步,谁敢自行改革呢?其结果就是,导致“千校一面”和“万人一格”僵化的办学模式。

  再看看高教上的乱象,几乎没有一件不是由教育部批准的或倡导的,它怎么能够推卸责任呢?例如,大学扩招计划是教育部制定的,大学合并是教育部强制推行的,建设一流大学是教育部号召的,疯狂的大学改名都是教育部批准的,各种量化的评比是教育部主导的,教学假评估是教育部主持的,官员化的名师评定是教育部审批的,教育产业化的口号是教育部提出的,不伦不类的独立学院是教育部前部长的杰作,20年假义务教育和评估达标,是教育部领导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钟刚:在推动教育改革中,您认为目前还有哪些可以切实推行、而又没有做的?

  刘道玉:从局部来看,亟须而又可以推行的改革措施有不少,教育部和大学的校长们应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例如,民主选举大学校长,这是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措施;认真研究和回答“钱学森之问”,推行创造教育;建立大学教授委员会,赋予他们督察学术腐败的事件,制定学术诚信制度;开展通识教育试点,然后以点带面普遍推广;从严治校,清理不合格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导师;改革说教式的和不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课;改革陈旧的课程体系,从知识的整体上设置一些新课程,等等。每个大学,应有各自的改革侧重点,允许百花齐放,办出各校的特色。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读书到苦方觉甜
· 顾海良:高校必须承担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责任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窦贤康为武汉大学校长
· 窦贤康任武汉大学校长
· 武汉大学校长:大学去行政化要求校长职业化
· 顾海良:中国博士培养模式是高水平的"不伦不类"
· 武大校长寄语新生:做个顶天立地的“武大郎”
· 武大校长发帖致歉:没有多收学费只为鼓励"学霸"
· 武大老校长刘道玉:高校存在瞎指挥等五大歪风
· 武大校长:高教要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支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